时间: 2025-05-01 18: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4:04
四月一日夜漏欲尽起坐达旦
春归不可留,斗柄已峥嵘。
老至不可却,雪鬓森千茎。
少年所读书,废忘如隔生。
旧交死欲尽,存者万里程。
高谈无与发,欲语辄吞声。
悠悠一饱计,泯泯千载名。
逝将山丘归,不见河雒清。
挑灯坐待旦,揽笔衰涕倾。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四月一日夜晚即将结束时的感受。春天已经无法挽留,指针已指向老年。年纪渐大的他,头发已白,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如同隔世般模糊。曾经的旧友已去世殆尽,留下的却是遥远的距离。高谈阔论却无人回应,想要倾诉却只能沉默。岁月悠悠,成就与名声也都随之淡化。岁月如山丘一般逝去,清澈的河流也再无踪影。作者挑灯夜坐,等待黎明来临,泪水倾洒在笔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抒情、咏史为主,风格豪放而又深沉,常常展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生活的低谷期。年老体衰,身边的老友相继去世,往昔的荣华已成过眼云烟。诗中流露出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他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四月一日夜漏欲尽起坐达旦》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他对青春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开篇便以“春归不可留”点明春天的无常,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接着通过“斗柄已峥嵘”及“老至不可却”,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己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诗中“少年所读书,废忘如隔生”,体现了知识与记忆的失落,令人感慨万千。
在与旧友的记忆中,诗人感叹“旧交死欲尽”,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感。此处,交友之情与生死离别交织,让人倍感伤感。接下来的“高谈无与发,欲语辄吞声”,更是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无法与人倾诉内心的苦闷。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愈加浓烈,最后以“挑灯坐待旦,揽笔衰涕倾”收尾,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尽管对过往的追忆充满伤感,但在等待黎明的过程中,似乎又暗示了希望的存在。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青春、友情和生命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雪鬓”指的是什么?
“挑灯坐待旦”中的“旦”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