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26
此身已作在山泉,涓滴无由补大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我这身体已经成为山泉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无法弥补汪洋大海的缺失。急切地向东方报告那两颗星星的使者,灵山流出的水可以作为运输粮食的船只。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主张变法,反对腐败,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末,时代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思,以及对自身渺小的感慨。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对自我存在的思考。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开头两句以“山泉”与“大川”作对比,生动地勾画出个人与历史、社会之间的鸿沟。诗人感受到自己在宏大背景下的微不足道,仿佛一滴水无法填补江河湖海的缺口。这种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急切地想要向“东方的两星”报告,这一动词的使用,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灵山吐溜为粮船”中的“粮船”意象,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暗示着在困境中仍然存在解决之道。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身渺小的沉思,更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展现了龚自珍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达了个人的渺小与无力,但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社会未来的关心与责任感,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历史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此身已作在山泉”表达了什么情感?
“灵山吐溜为粮船”中的“粮船”意象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