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6:11
咏刀鲚二首 其二
江海搜材铁网宽,不祥金忽跃风端。
本来李相胸中物,误佐王僚席上餐。
用作和羹空此辈,操防伤手怪无端。
比来名士多于鲫,试比铅刀一割难。
这首诗描绘了刀鲚的形象,开篇指出江海之间广阔的水域,如同宽大的铁网,刀鲚却成为了不祥的象征,突兀地跃出水面。原本是李相(李白)心中所想的诗意,却误入了王僚(王勃)宴席的美食之中。为了调和羹汤,这些刀鲚被用来填补空缺,反而使得人们在使用时受伤,实在毫无道理。近来,杰出的人物多如鲫,试问哪一位能像铅刀一样轻易地劈开这些纷扰的事物呢?
作者介绍:王源生,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涉及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刀鲚这一意象,反映了对当时文人境遇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开头以“江海搜材铁网宽”描绘了广阔的海洋,象征着无尽的可能与选择,随之而来的“不祥金忽跃风端”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刀鲚这一特定的意象,暗示了潜在的不安与不幸。诗中提到李白与王勃,实际上是在对比不同文人的处境和创作风格,表现出对于文人地位的反思与批判。最后的“比来名士多于鲫,试比铅刀一割难”一句,寓意深远,展现了文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难以自处的苦闷,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刀鲚的意象,反映了文人在社会与创作中的挣扎,批判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攀比和浮华,表现出对真正文人精神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刀鲚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文人的创作
B. 生活的烦恼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深厚
诗中提到的“王僚”指的是哪位诗人?
A. 王勃
B. 王维
C. 王昌龄
D. 王安石
“比来名士多于鲫”中的“鲫”指代什么?
A. 名士
B. 鱼类
C. 普通人
D. 文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