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6:08
苍蝇眼昼明,蚊虫眼夜明。
明眼利口觜,昼夜无时停。
拍死纷籍籍,飞来更营营。
一旦霜风起,棱威肃天刑。
飞者不复飞,鸣者不复鸣。
虽有太阳光,不能煦其生。
乃知天胜人,智力徒斗争。
苍蝇在白天也能看得很清楚,蚊子在夜晚也能看得很明亮。
它们的眼睛明亮,嘴巴灵活,昼夜不停地活动。
拍死了一个,又有更多的飞虫飞来。
一旦霜风起,凛冽的威势如同天罚。
飞的虫子不再飞,鸣叫的虫子也不再鸣叫。
即使有太阳的光辉,也无法温暖它们的生命。
这让我知道,天道高于人道,智慧与力量只是徒劳的争斗。
刘基,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而闻名,尤其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杂诗四十首》是刘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飞虫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
刘基的这首诗通过苍蝇和蚊虫的生动描绘,传达出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展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跃与不甘,暗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界的残酷。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引入了“霜风”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无情与人力的渺小,表现出一种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手法,白天与夜晚、飞与鸣的对比,展现了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然而,当自然的力量来临时,所有的生命都显得无能为力。最后一句“乃知天胜人,智力徒斗争”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对人类智慧的无奈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这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反思的深度。
整首诗主题在于探讨生命的脆弱与自然法则的无情,反映出人类智慧的有限。通过对昆虫生命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虫子主要是哪几种?
A. 蛾子
B. 蚊虫
C. 苍蝇
D. 蜜蜂
诗的最后一句“乃知天胜人”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人类的智慧能战胜自然
B. 天地自然法则高于人的智慧
C. 人类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
D. 人类不应对自然产生敬畏
霜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温暖
B. 死亡与无情
C. 生机
D.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