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时间: 2025-05-09 02:56:51

诗句

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歇马傍川路,张灯临石楼。

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

榔叶四荒外,梅花五岭头。

明珠尉佗国,翠羽夜郎洲。

夷俗富珍产,土风资宦游。

心清物不杂,弊革事无留。

举善必称最,持奸当去尤。

何辞桂江远,今日用贤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6:51

原文展示: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李颀 〔唐代〕

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歇马傍川路,张灯临石楼。 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 榔叶四荒外,梅花五岭头。 明珠尉佗国,翠羽夜郎洲。 夷俗富珍产,土风资宦游。 心清物不杂,弊革事无留。 举善必称最,持奸当去尤。 何辞桂江远,今日用贤秋。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番禺之地,官员们继承着皇帝的忧虑。 您作为柱下史,奉命从东周出发。 在河边休息的马匹,石楼上挂着灯笼。 稀疏的树木静静地立着,寒冷的河流发出潺潺声。 榔叶飘落在四方荒野之外,梅花盛开在五岭之巅。 明珠闪耀在佗国,翠羽点缀在夜郎洲。 异域风俗富有珍贵产物,土著风情吸引着官员游历。 心境清澈,事物不杂乱,弊端革除,事务不留存。 推崇善行必定赞誉最高,坚持奸恶应当去除最甚。 何须畏惧桂江遥远,今日正是任用贤才的秋天。

注释:

  • 番禺:古代地名,今广东广州一带。
  • 柱下史:古代官职名,负责记录皇帝言行。
  • 东周:指周朝的东都洛阳。
  • 榔叶:一种植物的叶子。
  • 五岭:指中国南部的五座山脉。
  • 尉佗国:古代国名,位于今越南北部。
  • 夜郎洲:古代地名,位于今贵州一带。
  • 夷俗:指少数民族的风俗。
  • 弊革:革除弊端。
  • 桂江:指广西的桂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边塞诗和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是他在送别裴侍御前往五岭地区选拔官员时所作,反映了当时官员的职责和对贤才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颀送别裴侍御前往五岭地区选拔官员时所作。五岭地区在当时是边远之地,但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选拔官员的任务既重要又具有挑战性。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裴侍御的敬重和对选拔贤才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五岭地区的自然景色和少数民族的风俗,展现了边远地区的独特魅力。诗中“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等句,以静谧的自然景象衬托出官员的清廉和正直。同时,诗中也强调了选拔贤才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 —— 描述了裴侍御前往的遥远地区和官员们继承皇帝忧虑的职责。
  2.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 说明了裴侍御的身份和奉命出发的背景。
  3. “歇马傍川路,张灯临石楼。” —— 描绘了旅途中的休息场景和夜晚的景象。
  4. “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 —— 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旅途的孤寂和寒冷。
  5. “榔叶四荒外,梅花五岭头。” —— 描绘了边远地区的自然风光。
  6. “明珠尉佗国,翠羽夜郎洲。” —— 描述了五岭地区的珍贵产物和美丽景色。
  7. “夷俗富珍产,土风资宦游。” —— 说明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和吸引官员游历的风情。
  8. “心清物不杂,弊革事无留。” —— 强调了清廉和革除弊端的重要性。
  9. “举善必称最,持奸当去尤。” —— 表达了推崇善行和去除奸恶的决心。
  10. “何辞桂江远,今日用贤秋。” —— 强调了不畏遥远和重视贤才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珠尉佗国,翠羽夜郎洲”中的“明珠”和“翠羽”比喻五岭地区的珍贵和美丽。
  • 对仗:如“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中的“棱棱”和“濞濞”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裴侍御前往五岭地区选拔官员的敬重和对选拔贤才的期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描绘,展现了边远地区的独特魅力,并强调了清廉、革除弊端和重视贤才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榔叶”、“梅花”等,这些词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旅途的孤寂和寒冷,以及边远地区的自然风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柱下史”是指什么? A. 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B. 负责军事的官员 C. 负责财政的官员 答案:A

  2. “五岭”是指哪五座山脉? A. 秦岭、大别山、武夷山、南岭、雪峰山 B. 秦岭、大别山、武夷山、南岭、横断山 C. 秦岭、大别山、武夷山、南岭、云贵高原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尉佗国”位于今天的哪个国家? A. 中国 B. 越南 C. 老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风光和官员的职责。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怀。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李颀的这首诗更加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少数民族风俗,而王昌龄的诗则更加强调边塞的军事氛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颀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颀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颀诗歌的背景和风格。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登昭福寺楼 群牛浴小港 书汪氏双节传后 黄冈 其七 即事 拟唐人四时宫词二十首次官汝清韵 其四 秋斋杂感 颂一百则 其四十 送蒋舍人知利州 用张翕越诗意更为一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乛字旁的字 包含太的词语有哪些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无名火气 代代相传 甜沃沃 恶开头的成语 頁字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彐字旁的字 依模画样 鹏鸟 主叫 三浴三薰 鳞萃比栉 瓦字旁的字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