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17:45
踏莎行·候馆梅残
作者:欧阳修 〔宋代〕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在候馆梅花已残,溪边的柳条轻柔细腻。
温暖的春风吹拂,草香四溢,摇动着征途上的马缰。
离愁渐渐远去,却又无穷无尽,
如同那绵绵不绝的春水。
我心如绞,泪水盈眶。
楼高莫要靠近那危险的栏杆。
平坦的芜草尽头是春山,
而行人却依然在春山之外。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吟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和诗词均有卓越成就。其诗词风格以自然流畅、情感真挚著称。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离别之时,借梅花、柳树的景象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
《踏莎行·候馆梅残》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感情抒发,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心情。诗的开头描绘了梅花凋残、柳条轻细的春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接下来的“草薰风暖摇征辔”一句,温暖的春风与香草的气息中夹杂着一种即将出发的惆怅。
“离愁渐远渐无穷”,表达了在离别中愁绪似乎在减轻,然而内心的牵挂却是无尽的,体现了对亲友的深厚情感。而“迢迢不断如春水”则将离愁比作春水,流淌不息,形象而深刻。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离愁的感觉愈发真实,更加打动人心。
最后几句则通过“楼高莫近危阑倚”,提醒自己在面对离别与忧愁时,应该保持冷静与理智,不要轻易坠入情感的深渊。诗的结尾“行人更在春山外”,暗示着人生的旅途漫长,离别的情感仍在继续。
总体而言,此诗以其自然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离愁别绪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与离愁的抒发,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离别时的复杂心境。诗人在感伤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诗中描写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草薰风暖摇征辔”中“征辔”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楼高莫近危阑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