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5:04
蚕丛龟印解,鹑野隼旟新。
借问锦江乐,何如兴庆春。
骊歌遮去辙,竹马望行尘。
惠政如膏雨,遥知彼此均。
这首诗描绘了从成都迁往长安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提到的“蚕丛”和“龟印”象征着古老的文化和地理标志,暗示着对故乡的眷恋。“鹑野”和“隼旟”则表现了新的开始和希望。诗人借问锦江的乐趣,想知道它与兴庆公园的春天相比如何,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后两句中提到的“骊歌”和“竹马”展现了童年的欢乐与纯真,而“惠政如膏雨”则强调了良好的政治治理对人民的恩惠,表达了对彼此幸福生活的祝愿。
司马光(1019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因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他主张的“古为今用”的治国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首诗写于司马光的朋友从成都迁移至长安之际,诗人通过诗歌寄托对朋友的祝贺与期盼,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首诗通过对比故乡和新环境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诗的开头以“蚕丛龟印解”引入,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接着通过自然意象“鹑野隼旟”描绘新环境的美丽与希望。中间的“借问锦江乐,何如兴庆春”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关注,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期待,也是对社会繁荣的渴望。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骊歌遮去辙”与“竹马望行尘”的对比,表现了对童年欢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变迁。“惠政如膏雨”更是将政治与民生紧密相连,表达了对良好治理的期待和向往。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个人情感,也有社会关怀,显示了司马光作为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繁荣的向往,展现了人文关怀和深厚的友情。
诗中提到的“蚕丛”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故乡
c. 自然
“惠政如膏雨”中的“膏雨”代表什么?
a. 财富
b. 政治恩泽
c. 好天气
诗人对新环境的态度是?
a. 不满意
b. 渴望与期待
c. 无所谓
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两者都涉及对政治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但司马光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