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9:37
应天长 晚眺 作者: 陈霆 〔明代〕
楼台落日,渐古树昏烟,乱鸦飞集。
渡口归帆,势与寒潮齐急。
云山穷眼力。旷千里楚天凝碧。
相上下,孤骛落霞,点成秋色。
俯仰感今昔。嗟旧日繁华,而今萧瑟。
剩水残山,惟有梦魂相忆。
飞鸿无信息。知谁念沈腰消瘠。
关情处,风里何人,一声长笛。
夕阳西下,楼台的影子逐渐被古树的烟雾笼罩,杂乱的乌鸦纷纷飞来聚集。
渡口的归帆,正如寒潮般急促。
云山的尽头让我目力所及,广阔的楚天一片碧绿。
俯仰之间,孤独的飞鸟在落霞中穿梭,点缀成秋天的色彩。
回想过去的繁华,如今却显得萧瑟。
只剩下水和山的残影,唯有梦中能相忆。
飞鸿传递不了信息,谁又在思念那纤细的腰肢消瘦?
在这关情之处,风中有人吹响一声长笛。
陈霆,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沉稳,语言清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
《应天长 晚眺》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反映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应天长 晚眺》是一首充满画面感与情感共鸣的诗作。开篇以“楼台落日”引入,夕阳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古树和飞集的乌鸦将这种情绪进一步放大,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中“渡口归帆,势与寒潮齐急”,通过急促的归帆与寒潮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无奈和焦虑,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急迫与无常。
“云山穷眼力,旷千里楚天凝碧”则转向一种辽阔的视野,诗人虽在感叹人生的无常,但又在大自然的宏伟中寻找一种慰藉。孤骛与落霞的意象交织,勾勒出了一幅孤独而美丽的画面,似乎在说尽管生活有时孤独,但仍有美丽的瞬间值得珍惜。
诗的最后几句,回忆往昔的繁华与现今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失去的深切怀念。飞鸿传递不了信息,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思念的无奈。结尾处的“一声长笛”则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与回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下面哪一句反映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
“飞鸿无信息”中的“飞鸿”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孤骛落霞”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将陈霆的《应天长 晚眺》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陈霆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