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8:20
应天长(苏堤春晓) 作者: 张矩 〔宋代〕
曙林带暝,睛霭弄霏,莺花未认游客。
草色旧迎雕辇,蒙茸暗香陌。
秋千架,闲晓索。正露洗绣鸳痕窄。
费人省,隔夜浓欢,酲处先觉。
重过涌金楼,画舫红旌,催向段桥泊。
又怕晚天无准,东风妒芳约。
垂杨岸,今胜昨。水院近占先春酌。
恁时候,不道归来,香断灯落。
全诗翻译:
晨光中的林间,微微带着暮色,晴空中的云雾轻柔地飘动,黄莺和花朵还未认出路过的游人。草地的颜色依旧迎接着华丽的车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秋千架在那儿,悠闲地等待着早晨的玩耍。清露洗净了鸳鸯的绣痕,显得更加细腻。人们费心思索,昨夜的欢愉已隔得太远,醉意仍未散去。重回涌金楼,画舫上的红旗催促着驶向段桥的停泊。又怕傍晚的天色不明,东风嫉妒这美好的约定。垂杨岸边,今日胜过昨日,水边的院子已经抢得了春天的酒。这样的时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香气消散,灯火也熄灭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涌金楼”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名胜,诗中提到的“画舫红旌”意指游船,描绘了春日游玩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惋惜。
作者介绍:
张矩,字君衡,号澄江,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
创作背景:
《应天长(苏堤春晓)》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是在春游时写下此诗,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与友人欢聚时光的珍惜。
此诗以清新的春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开篇描绘了晨曦中的树林和轻柔的云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游人未曾察觉的春日美景,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的中段通过“秋千架,闲晓索”的意象,传达了春日游玩的闲适与乐趣。接下来的“重过涌金楼”则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味,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欢乐时光。然而,随着“怕晚天无准,东风妒芳约”的出现,诗人开始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惆怅,暗示着生活的无常。
最后一段以“香断灯落”收尾,意象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凋零之感,仿佛在感叹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流逝。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涌金楼”是指哪里的名胜?
A. 北京
B. 杭州
C. 苏州
D. 南京
“香断灯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惆怅
C. 忧伤
D. 期待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矩的《应天长(苏堤春晓)》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在描绘春天景色上有相似之处,但张矩更注重对人生感悟的思考,而苏轼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情的交融。两者都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应天长(苏堤春晓)》的详细解析与介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