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7:54
应天长(两峰插云) 作者: 张矩 〔宋代〕
暮屏翠冷,秋树赭疏,双峰对起南北。
好与霁天相接,浮图现西极。
岧峣处,云共碧。
漫费尽少年游屐。
故乡近,一望空遥,水断烟隔。
闲凭涌金楼,潋滟波心,如洗梦淹笔。
唤醒睡龙苍角,盘空壮商翼。
西湖路,成倦客。
待倩写素缣千尺。
便归去,酒底花边,犹自看得。
在暮色的屏障下,青翠的山色显得冷清,秋天的树木枯黄而稀疏,双峰在南北方对峙而起。
这美景与晴朗的天空相连,西方的浮图清晰可见。
在岧峣的地方,白云与碧空交融。
我耗尽了青春的游玩时光。
故乡虽近,远望却显得空旷遥远,水面隔断了烟雾的连接。
我悠然倚靠在涌金楼,波光粼粼的湖面,宛如洗净了梦境,淹没了我的笔墨。
唤醒那沉睡的龙,苍白的角在空中盘旋,雄壮的翅膀展开。
走在西湖的路上,已成了疲惫的客人。
期待着那白衣女子写上千尺的素缣。
便归去,酒杯底下的花边,依然可见。
作者介绍:张矩,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山水诗而闻名,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游览西湖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西湖的游历与感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应天长》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诗人在暮色中感受到自然的冷清与宁静,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开头的“暮屏翠冷,秋树赭疏”,通过对色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萧瑟的氛围。双峰的对峙与霁天的相接,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诗中不仅有对景色的描绘,还有对人生的感慨。作者提到“漫费尽少年游屐”,显示出对往昔青春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故乡的遥远感与“水断烟隔”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思乡的情感。
最后,作者期待着“倩写素缣千尺”,此句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故乡和人生的深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与表现力。例如“水断烟隔”通过对比增强了思乡情感的深沉,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应天长》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故乡近,一望空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漫费尽少年游屐”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