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15
琴所诗
作者: 林鸿 〔明代〕
伊昔大舜氏,作琴歌南薰。
五弦具中和,如彼天地仁。
姬文洎姬武,继作更述因。
云何去圣远,畴能会其真。
初闻新安郡,追古有先民。
翕然大音奏,浇风反其淳。
人亡馀故丘,末路多荆榛。
所欣文献存,继志无缁磷。
高才何巍巍,仰止惟德邻。
师襄如可作,千祀犹同伦。
在很久以前的大舜时代,他作的琴曲在南方广为流传。
五弦琴的音调和谐,就像天地之间的仁爱。
姬姓的文王和武王,接续着前人的遗志,继续传唱着古老的故事。
为何我们如今与圣人相去如此遥远,谁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呢?
初次听说新安郡,这里追溯有着古老的先民。
那大音响亮而和谐,浇洗着人们的心灵,反映出纯朴的风气。
人已去世,只留下了故丘,末路上满是荆棘和野草。
我欣慰的是古文献依然存在,继承的志向没有受到尘世的污染。
那些高才俊士何其巍峨,我仰望他们,只能追随德行的邻人。
如果师襄能够创作,那千年的祭祀依然是同样的伦理。
作者介绍
林鸿,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音乐、诗歌的热爱。
创作背景
《琴所诗》是在明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对当时道德、音乐、文学的深刻思考。
《琴所诗》通过琴曲这一元素,传达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崇敬和对当下道德沦丧的忧虑。全诗以琴为线索,起始于大舜的音乐,逐渐引申至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再到当今社会的反思。诗中的“高才何巍巍,仰止惟德邻”表达了对才德的追求,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押韵,音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意象方面,琴不仅是乐器,更是文化、道德和人心的象征。诗中提到的“云何去圣远”,引发对当代与古代的对比,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迷失感。这种情感深刻而真挚,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历史及道德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人性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琴所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五弦”指的是什么乐器?
“云何去圣远,畴能会其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