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4:29:52

诗句

布被冷彻骨,寒威入窗隙。

晓起推纸窗,积雪当檐额。

望远登高台,朔风人面刺。

台高雪亦高,携屐破琼璧。

画图粉本宽,荒城玉带窄。

西南逼诸峰,峰峰立奇特。

天半铺冻云,云雪共颜色。

想见飞瀑泉,洞口寒不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52

原文展示: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 其一
作者: 许传霈 〔清代〕

布被冷彻骨,寒威入窗隙。
晓起推纸窗,积雪当檐额。
望远登高台,朔风人面刺。
台高雪亦高,携屐破琼璧。
画图粉本宽,荒城玉带窄。
西南逼诸峰,峰峰立奇特。
天半铺冻云,云雪共颜色。
想见飞瀑泉,洞口寒不掷。


白话文翻译:

被子盖在身上冷得透骨,寒风从窗缝里钻进来。
清晨起床推开纸窗,看到积雪堆在屋檐上。
远望登上高台,北风刺面而来。
台子高,雪也高,踩着鞋子破碎了琼玉般的洁白。
画卷宽广,荒凉的城池像玉带般狭窄。
西南的山峰紧逼而来,个个都显得奇特。
半边天铺满了冰冷的云,云和雪交融在一起。
想见飞流直下的瀑布,洞口的寒气仍然不减。


注释:

  • 布被:用布料做的被子。
  • 寒威:寒冷的威势。
  • 窗隙:窗户的缝隙。
  • 琼璧:比喻洁白的雪。
  • 画图粉本:指绘画的底稿。
  • 荒城:荒凉的城池。
  • 诸峰:众多的山峰。
  • 飞瀑泉:指瀑布。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冬季的寒冷氛围,常见于古诗词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传霈,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致入微的描写见长。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雪后清晨,诗人登高望远,抒发对冬季雪景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对生命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严冬的寒冷和雪的纯洁。开头几句通过对被子寒冷和窗外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诗人晓起后推窗而望,眼前的积雪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威严。接着,诗人登上高台,面对刺骨的北风,展现出一种勇敢与坚毅的精神。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尤其是“携屐破琼璧”,生动地描绘了踩在雪上的感觉,表现出雪的洁白与脆弱。通过“画图粉本宽,荒城玉带窄”的对比,诗人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广阔与狭窄的对比,暗含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最后几句通过描写云雪共色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仿佛在思索人生的意义。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冬雪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布被冷彻骨:开篇即呈现寒冷之感,强调了环境的冰冷。
  2. 寒威入窗隙:描绘寒风的刺骨,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3. 晓起推纸窗:清晨起床,推开窗户,象征着对外界的探索。
  4. 积雪当檐额:细致描写雪的厚度,增强了视觉冲击。
  5. 望远登高台:表明诗人欲登高望远,展现开阔的视野。
  6. 朔风人面刺:强调北风的凶猛,凸显自然的力量。
  7. 台高雪亦高:高台与雪的高度形成对比,表现出壮丽的景象。
  8. 携屐破琼璧:象征着踏雪的轻盈感,体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
  9. 画图粉本宽:比喻自然的广袤,描绘了诗人对景象的感悟。
  10. 荒城玉带窄:荒凉的城市与自然的对比,反映人生的无常。
  11. 西南逼诸峰:山峰的压迫感,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12. 峰峰立奇特:展现出山峰的奇特形态,增强了诗的视觉美。
  13. 天半铺冻云:描绘天际的冻云,营造出一种冷峻的美感。
  14. 云雪共颜色:云与雪的交融,暗示自然的和谐美。
  15. 想见飞瀑泉:诗人思索飞流直下的瀑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16. 洞口寒不掷:洞口的寒气依旧,表现出自然的恒久与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琼璧,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台高雪亦高,携屐破琼璧”,形成整齐的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寒风形象化,增强了自然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融入自然、思索人生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与寒冷,也暗含生命的脆弱。
  2. 高台:象征着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
  3. 寒风:代表自然的威严与不可抗拒。
  4. 荒城: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人类的渺小。
  5. 飞瀑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布被冷彻骨”的意思是? A. 被子温暖
    B. 被子冷得透骨
    C. 被子厚重
    D. 被子轻薄

  2. “携屐破琼璧”中“琼璧”指的是什么?
    A. 玉石
    B. 雪
    C. 珍珠
    D. 水晶

  3. 诗人在高台上感受到的是什么?
    A. 温暖
    B. 宁静
    C. 刺骨的寒风
    D. 热烈的阳光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现实。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心境。

诗词对比:

  • 许传霈的此诗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都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但前者更注重冬季的孤独与思考,后者则更显豪情与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许传霈研究》

相关查询

渔家傲 咏水仙花 渔家傲 渔家傲 月夜泊五厍 渔家傲·跳出凡笼寻性命 渔家傲 其五 渔家傲 其三 青墩月令,和欧阳公鼓子词 渔家傲 其四 渔家傲 赠孙姑 渔家傲 其二十 渔家傲 咏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斗筲之材 见字旁的字 弛维 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心意 孙心 未卜生死 立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谨终慎始 驴唇马嘴 鼓字旁的字 千岩万谷 漩纹 摽梅之年 包含尸的成语 包含街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