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43
《南园题》
作者:罗隐 〔唐代〕
搏击路终迷,南园且灌畦。
敢言逃俗态,自是乐幽栖。
叶长春松阔,科圆早薤齐。
雨沾虚槛冷,雪压远山低。
竹好还成径,桃夭亦有蹊。
小窗奔野马,闲瓮养醯鸡。
水石心逾切,烟霄分已暌。
病怜王猛畚,愚笑隗嚣泥。
泽国潮平岸,江村柳覆堤。
到头乘兴是,谁手好提携。
在奋斗的道路上最终迷失,暂时在南园里耕种田畦。
我敢于谈论远离世俗的态度,自然是乐于隐居生活。
春天的叶子长得旺盛,松树枝繁叶茂,
香葱的新芽也与之齐整。
细雨打湿了空荡荡的栏杆,
雪压低了远山的高度。
竹子长得好,能成为小径,
桃花盛开,也有它的路径。
小窗外奔腾的野马,
闲置的陶罐里养着醋鸡。
水和石头的心情愈加切近,
烟云与天际已然隔绝。
我怜悯病重的王猛,
却也愚笑隗嚣的泥泞。
泽国的潮水平静了岸边,
江村的柳树遮蔽了堤坝。
最终乘兴而来的是,
谁来帮助我提携呢?
作者介绍:罗隐(833年-909年),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逸少,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诗风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多描绘山水田园,反映隐逸生活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中期,诗人经历了官场的纷争与个人生活的困顿,逐渐向往隐居生活,反映出他对世俗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
《南园题》是一首充满哲思和自然情怀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在诗中,罗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南园的自然景象,用以反衬内心对远离喧嚣的渴望。诗的开头便以“搏击路终迷”引入,表达了在奋斗中迷失的感慨;而“自是乐幽栖”则展现了对清静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中描写了春夏的生机,通过“叶长春松阔,科圆早薤齐”等句子,描绘了自然的繁荣景象,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在“雨沾虚槛冷,雪压远山低”之句中,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几句,诗人用“泽国潮平岸,江村柳覆堤”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结尾“谁手好提携”则是发出一种孤独的感叹,似乎在询问谁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隐逸选择,流露出对友谊和理解的渴望。整体诗作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小窗奔野马”)、拟人(“水石心逾切”)、对仗(如“雨沾虚槛冷,雪压远山低”)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生动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和理解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搏击路终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奋斗的渴望
B) 对迷失的感慨
C) 对成功的自信
诗中提到的“南园”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隐逸的田园生活
C) 纷扰的官场
“谁手好提携”句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A) 感到孤独
B) 感到快乐
C) 感到愤怒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作品都反映出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美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