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7:07
五福降中天(梅)
作者: 沈端节 〔宋代〕
月胧烟淡霜蹊滑,孤宿暮林荒驿。
绕树微吟,巡檐索笑,自分平生相得。
冰池半释。正节物惊心,泪痕沾臆。
流水溅溅,照影古寺满春色。
沈叹今年未识。暗香微动处,人初寂。
酷爱芳姿,最怜幽韵,来款禅房深密。
他时恨。怅却月凌风,信音难的。
雪底幽期,为谁还露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冬夜,月光朦胧,霜雪覆盖小路,诗人在荒凉的驿站独自栖息。围绕着树轻声吟唱,寻找幽雅的笑声,自觉与这份孤独相得益彰。冰池边的冰雪逐渐消融,时节变化让人心惊,眼泪不自禁地沾湿了心头。流水潺潺,映照着古寺的春色,诗人感叹今年未曾识得梅花的美丽。幽暗的香气在微风中飘动,周围显得格外寂静。诗人深爱梅花的姿态,尤其怜惜那幽雅的韵味,前来拜访这深密的禅房。过去的时光让人感到怨恨,望着月光和凌风,心中的信音再难以传达。雪底下的幽期,为谁而仍然露立呢?
作者介绍: 沈端节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的个人静谧时光,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情感的孤寂。
《五福降中天(梅)》以梅花为主题,借梅花传达出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月光与霜雪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冬日的孤寂。诗人通过“孤宿暮林荒驿”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幽静的环境中思绪万千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梅花的幽香显得格外珍贵,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怜惜,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深度和对美的向往。
中间部分“冰池半释,正节物惊心”揭示了时节的更替,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流转的感慨。后面的描写则将目光转向内心,表达了对梅花的思恋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中“他时恨,怅却月凌风”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孤独的情绪,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既有月、霜、冰、流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梅花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梅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沈端节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冰池半释”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来临
B. 冬天的寒冷
C. 生命的消逝
D. 夜晚的寂静
诗中提到的“幽韵”主要指什么?
A. 梅花的香气
B. 古寺的景色
C. 诗人的情感
D. 冰雪的冷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花》(王安石)与《五福降中天(梅)》都以梅花为题材,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但王安石的作品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不屈,而沈端节则更注重梅花的幽雅和孤独的情感。
《早梅》(李清照)同样描绘了梅花在春天的景象,李清照的笔触更加细腻,表现出对梅花的细致观察与情感,展现出女性的柔情与坚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