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7:25
送新罗僧归本国
作者: 贯休 〔唐代〕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
这首诗的意思是:为了追求至高无上的教义,我忘却了自己的生命,最终却只能回到东国。离开岸边,乘着空中的船,整年都没有依靠。月亮冲破了阴云,火焰在亮光中燃烧,船帆像大鹏鸟一样飞翔。想必回到故乡后,多半会穿上紫色的衣服。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佛教题材的诗。贯休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信仰的思考与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贯休与新罗僧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僧人回国的祝福与对其求道之路的赞美。新罗僧人来到唐朝学习佛教,回国后继续传播佛法,贯休在其归国之际,借诗表达对信仰的执着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诗的开头便强调了僧人追求教义的坚定决心,表现出一种忘我精神。接着通过“离岸乘空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仿佛在说,真正的追求是超越了地面的束缚,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而“终年无所依”则展现了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奈,突显出信仰之路的艰辛。
在“月冲阴火出”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意象的对比,月亮的明亮与阴云的黑暗形成鲜明对照,象征着信仰的光明能够穿透黑暗,带来希望。最后一句“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则是对僧人归来的美好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他在故乡会受到尊重与崇敬,体现了对信仰传播的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信仰的渴望,也有对归属感的追求,展现了贯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帆拶大鹏飞”)、对仗(如“月冲阴火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追求信仰的执着与归属感的缺失,同时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情感基调深沉而富有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忘身求至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感慨
B. 忘我
C. 失落
D. 轻松
“月冲阴火出”中“月”象征的是什么?
A. 黑暗
B. 光明
C. 迷茫
D. 冷漠
诗中提到的“紫衣”代表什么?
A. 贫穷
B. 尊贵
C. 普通
D.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