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1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15:56
夜对雪寄杜使君
片片含天意,纷纷势莫拘。
洒于诸瑞后,忧恐一冬无。
鹤凚声偏密,风焦片益粗。
冷牵人梦转,清逼瘴根徂。
扫径僧倾笠,为诗士弃炉。
桥高银螮蝀,峰峻玉浮图。
盈尺何须问,丰年已可期。
遥思郢中曲,句句出冰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雪的感受和思考。片片雪花似乎含有天意,纷纷飘落却不受拘束。洒落在吉祥的事物之后,忧虑着这一冬不再有雪。鹤的叫声变得异常清晰,狂风将雪片吹得更加粗糙。寒冷的天气牵动着人们的梦境,清冷的空气逼近了病根。扫除小径的僧人倾斜着斗笠,诗人为了创作而放弃炉火。高高的桥上有银色的雪堆,巍峨的山峰如同玉制的浮图。尺幅之内何必再问,丰收的年景已然可期。遥想郢中悠扬的曲调,句句似从冰窖中流出。
作者介绍: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季,正值大雪纷飞之时,诗人以雪为切入点,表达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作品可能是在寄托给友人杜使君时所作,寄情于雪,感慨人生的无常。
这首诗以雪为主题,融入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哲理思考。诗的开头用“片片含天意”引出雪的神秘感,接着通过雪的纷飞表现出自然的随性与不可捉摸。作者将雪与忧虑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尤其是对寒冬将至的恐惧。后面几句中,鹤声的清晰与风的狂暴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脆弱。诗中提到的“扫径僧倾笠”,则以僧人的淡泊与诗人的执着相呼应,反映出对创作的追求。高桥上的银雪和巍峨的山峰描绘出一种壮美的自然景观,最后的“盈尺何须问”则是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整首诗在细腻描写与深刻思考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使读者在感受雪的美丽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自然与命运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桥高银螮蝀”)、拟人(“冷牵人梦转”)、对仗(“鹤凚声偏密,风焦片益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韵律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瑞”指的是什么?
“盈尺何须问”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