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6:35
燕衔泥,风落絮。如此关山,梦怯都难度。三载飘零春又去,但见春归,那有侬归路。望吴书,寻越树。临水登高,总是伤心处。落照平芜天又暮,门外鸦啼,不为愁人住。
燕子衔着泥土,春风中飘落的柳絮如同愁绪。眼前的关山如此遥远,梦中也难以跨越。三年漂泊,春天又一次过去,只见春天回归,却无路可归。望着吴地的书信,寻觅着越地的树木;登高临水,处处都是伤心的地方。落日的余晖洒在平坦的芜地,天色渐暗,门外的乌鸦啼叫,似乎不为愁苦的人停留。
作者介绍: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其诗风以情感真挚、意象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慈铭漂泊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离散的普遍情感。
李慈铭的《苏幕遮二首 其一》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开篇的“燕衔泥,风落絮”通过燕子的归来与柳絮的飘落,构建出春天的画面,仿佛一切都在复苏。然而,随即而来的“如此关山,梦怯都难度”,则将读者的情感拉回现实,关山阻隔,梦中的归途显得无比艰难。诗人用“三载飘零春又去”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漂泊,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却在漂泊中化为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望吴书,寻越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吴和越地的树木承载了他内心的乡愁。诗的后半部分,借助“落照平芜天又暮”和“门外鸦啼”描绘出了一幅忧伤的画面,夕阳下的平芜和乌鸦的啼鸣,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离别与孤独的感受。全诗情感真挚,意象恰当,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天与孤独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余韵悠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燕衔泥”主要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归来 C. 伤心
答案:B
“三载飘零春又去”中的“三载”指的是?
A. 三个春天 B. 三年 C. 三个季节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吴书”中,“吴”指的是?
A. 一个国家 B. 一种植物 C. 一个地方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