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16
萱草花空发,丁香子又生。
浮云无处所,孤月不须明。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界中萱草花徒然开放,丁香花又重新生长的景象。浮云飘荡无处可去,孤独的月亮也不需要明亮的光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廷瑞,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开篇的“萱草花空发,丁香子又生”,似乎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遗憾。萱草花的开放并未带来期望中的快乐,反而显得徒劳无功。丁香花虽又重新生长,仿佛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但在诗人心中,这种希望又是多么微不足道。
接下来的“浮云无处所,孤月不须明”,则将视角转向天空,浮云的无处可去象征着人生的漂泊和无常,而孤月的存在则使这种孤独感愈加明显。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人生流逝的无奈与孤独的感慨,仿佛是在告诉读者:即使在孤独中,也无需强求明亮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令人感到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对自我存在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忧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萱草花”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孤月不须明”表达了诗人对__的接受。
判断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感到悲观。(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