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漫成(二首)》

时间: 2025-05-02 06:05:16

诗句

萱草花空发,丁香子又生。

浮云无处所,孤月不须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16

原文展示:

萱草花空发,丁香子又生。
浮云无处所,孤月不须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界中萱草花徒然开放,丁香花又重新生长的景象。浮云飘荡无处可去,孤独的月亮也不需要明亮的光辉。

注释:

字词注释:

  1. 萱草花:一种草本植物,传说中有忘忧的功效。
  2. 丁香子:指丁香花的果实,通常用来形容其花的芳香。
  3. 浮云:指飘浮在空中的云彩,象征无常与飘忽。
  4. 孤月:指孤独的月亮,常用于表现一种孤寂的情感。
  5. 不须明:不需要太过明亮,隐含无所谓的态度。

典故解析:

  • 萱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忘忧的象征,出自《诗经》中的“采薇”,寓意对往事的忘却。
  • 浮云:表示人生的无常,飘忽不定,常用来比喻人事的变幻。
  • 孤月:象征孤独与清冷,常见于古诗中,以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廷瑞,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开篇的“萱草花空发,丁香子又生”,似乎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遗憾。萱草花的开放并未带来期望中的快乐,反而显得徒劳无功。丁香花虽又重新生长,仿佛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但在诗人心中,这种希望又是多么微不足道。

接下来的“浮云无处所,孤月不须明”,则将视角转向天空,浮云的无处可去象征着人生的漂泊和无常,而孤月的存在则使这种孤独感愈加明显。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人生流逝的无奈与孤独的感慨,仿佛是在告诉读者:即使在孤独中,也无需强求明亮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令人感到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萱草花空发:此句表面上描绘了萱草花的开花情景,实际上表达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虚幻。
  2. 丁香子又生:点出了生命的再生,但与前句相对,似乎缺乏生机,带有一种无奈。
  3. 浮云无处所:浮云象征着生命的漂泊,人生如浮云,难以把握。
  4. 孤月不须明:孤月的存在无需过于明亮,暗示着诗人对孤独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萱草和丁香花比喻人生的希望与失落,浮云与孤月则隐喻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对仗:诗中“萱草花空发,丁香子又生”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对自我存在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忧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萱草花:象征着忘忧与短暂的美好。
  2. 丁香子:寓意生命的循环与希望。
  3. 浮云:象征着飘忽与无常。
  4. 孤月:代表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萱草花”象征什么?

    • A. 忘忧
    • B. 快乐
    • C. 富贵
    • D. 长寿
  2. 填空题:诗中“孤月不须明”表达了诗人对__的接受。

  3. 判断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感到悲观。(对/错)

答案:

  1. A
  2.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by 杜甫: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国破家亡的感伤。
  • 《月夜忆舍弟》by 杜甫:反映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by 李白《漫成》:两者均通过月亮传达孤独感,但李白的情感更加直接与渴望,而刘基则更显得淡然与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收录多位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和注释。
  • 《明代文学研究》:深入探讨明代文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诗歌、散文和戏剧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意难忘 孙中山先生九二诞辰纪念,并告台湾军民同胞而作。 意难忘 感怀靖甫四兄 意难忘 秋闺 意难忘 与夫子夜坐,书此述怀 意难忘 为施校书宛西作 意难忘 意难忘 题内侄陆键志悼亡诗册 意难忘 杂感 意难忘 题宁愚画照 意难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余凛 乙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新篇章 見字旁的字 敝綈恶粟 熟开头的成语 咬开头的成语 自今已后 包含残的成语 清介有守 歹字旁的字 NCAP 敬酒不吃吃罚酒 攴字旁的字 认仇作父 兴妖作崇 拂袖而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