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1:41
登景州塔
清代:王如玉
塔势摩苍穹,磴道森十丈。
香界涌青莲,孤茎拔群象。
朅来振衣登,身出飞鸟上。
牖户搜玲珑,俯仰极苍莽。
燕南赵北际,气雄非一状。
城郭带烟雾,郁葱皆北向。
阊阖转句陈,排空詄荡荡。
愿为黄鹄举,超然谢尘鞅。
这座塔的高耸直入云霄,阶梯蜿蜒陡峭,深达十丈。
香气弥漫的境界里,青莲盛开,孤独的茎杆超越了其他的花草。
我来此抖动衣襟攀登,身体仿佛飞向了鸟儿的高空。
窗户玲珑剔透,俯视仰望之间尽是苍茫的天地。
南燕和北赵的边界,气势雄伟,不同凡响。
城郭笼罩在烟雾之中,郁郁葱葱皆向北方。
阊阖的诗句旋转着,直冲云霄,荡气回肠。
我愿意化作黄鹄,超然物外,告别尘世的羁绊。
作者介绍:王如玉,清代诗人,风格以清新脱俗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多有哲理,富于感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如玉游览景州塔时,表达了他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登景州塔》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塔的高耸和周围景色的壮丽。诗人在塔上,俯视大地,胸怀壮志,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精神状态。第一句“塔势摩苍穹”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展现了塔的气势非凡。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磴道森十丈”的细节,传达出攀登的艰辛与挑战,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
“香界涌青莲,孤茎拔群象”中,青莲的意象不仅美丽,更象征着诗人高洁的情操。诗人通过“飞鸟上”的比喻,表达了登高后的畅快与自由,仿佛自己也能像鸟儿一样翱翔于空中,摆脱世俗的束缚。后半部分则通过“燕南赵北际”的描述,展现了辽阔的视野与气势,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一句“愿为黄鹄举,超然谢尘鞅”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他渴望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愿望。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美学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登景州塔》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愿为黄鹄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写了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如玉的《登景州塔》则充满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