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乱后归家 其三》

时间: 2025-04-27 17:53:53

诗句

一炬成焦土,先人此敝庐。

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

小妇啼开箧,群童喜荷锄。

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3:53

诗词名称: 乱后归家 其三

作者: 黄遵宪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炬成焦土,先人此敝庐。
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
小妇啼开箧,群童喜荷锄。
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

白话文翻译:

这把火焰化为焦土,先人的房子已经破烂不堪。
虽然有家,但墙壁正好竖立,却没有树可以栖息。
年轻的妻子在哭泣中打开箱子,孩子们高兴地拿着锄头。
苔藓和花草经过雨水滋润而生长,家中的书籍却满是狼藉。

注释:

  1. :火把,指代火焰。
  2. 焦土:烧焦的土地,形容被毁坏的景象。
  3. 敝庐:破旧的房屋,庐指的是家。
  4. 壁立:墙壁竖立,表示房屋虽然存在,但并不完好。
  5. 巢居:指栖息的地方,常用来比喻安居之所。
  6. :哭泣,形容悲伤的情绪。
  7. :箱子,常用来存放物品。
  8. 荷锄:拿着锄头,指孩子们在劳动。
  9. 狼藉:杂乱无序的样子,形容家中的书籍散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遵宪(1848-1905),清末政治家、诗人和翻译家,是维新派的重要成员。他主张学习西方,倡导变革,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家庭生活的破败,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对家园破坏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乱后归家 其三》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后归家的惨状,展现了诗人对故土沦陷的无奈与悲痛。首句“一炬成焦土”,直接交代了火焰的肆虐,带出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感。接着,诗人提到“先人此敝庐”,不仅表达了对先辈遗产的怀念,也流露出对家园的深深惋惜。虽然家仍在,但“无树可巢居”却让人感到无处可栖,仿佛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接下来的“小妇啼开箧”,描绘了年轻妻子因丧失家园而悲伤的情景,孩子们却在“喜荷锄”中流露出天真无邪,与家庭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们在苦难中寻找生活的希望。最后一句“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则与前面的悲伤形成对比,苔花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但满地狼藉的书籍却暗示着文化的破灭和心灵的荒芜。整首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对家园破坏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深刻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人们的坚韧。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一炬成焦土:火焰烧毁了一切,家园成为焦土,开启了悲惨的叙述。
    • 先人此敝庐:这是先人的家,但如今已是残破不堪,寄托了对过去的追忆。
    • 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虽然家仍在,但环境恶劣,没有可以栖息的树木,这种无奈感逐渐加深。
    • 小妇啼开箧:年轻妻子因悲痛而哭泣,表明家庭的破碎带来的情感冲击。
    • 群童喜荷锄:孩子们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展现出天真与对逆境的无畏。
    • 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苔花的生长象征生命的希望,而狼藉的书籍则反映出文化的破败。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炬”比喻火焰的破坏力,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 对比:小妇的哭泣与孩子们的欢笑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 拟人:苔花经雨长,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生机。
  3.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家庭的破败与生存的艰难,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痛的控诉,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努力生活的坚韧精神。

意象分析:

  1. 焦土:象征着战争和毁灭,代表着破碎的家园和文化。
  2. 敝庐:先人留下的家,承载着历史和记忆。
  3. 啼哭:象征着失去和悲痛,表达了对家庭的无奈。
  4. 荷锄:孩子们的劳动象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顽强。
  5. 苔花:自然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而“狼藉”则指向文化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炬成焦土”指代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家园的毁灭
    C. 文化的传承

  2. “小妇啼开箧”中,小妇的情感状态是?
    A. 开心
    B. 悲伤
    C. 思念

  3. 诗中“群童喜荷锄”表现了什么?
    A. 孩子的无知
    B. 孩子的乐观
    C. 孩子的懵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描绘战乱对家庭和国家的影响,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黄遵宪 vs. 杜甫:黄遵宪的作品更为直接,体现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描写国家的破败来反映个人的苦痛,风格更为沉重。
  • 相同点: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控诉。
  • 不同点:黄遵宪更强调个人的家庭生活,杜甫则更关注国家与社会的整体。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遵宪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遵宪诗文选辑》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将近许市望见虎丘 舟过柴步寺 送永州唐德明 和张功父病中遣怀 圩丁词十解 送翁志道 近峡 晨炊皂径 风定过垂虹亭 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葬身 黄尘清水 贼毫 转眼之间 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正头香主 亘古不灭 建之底的字 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深瑕 血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存亡危急之秋 提土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胪情 负义忘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