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时间: 2025-08-04 06:13:02

诗句

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

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

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6:13:02

原文展示: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黄庭坚 〔宋代〕

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
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
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思绪和感慨。诗中提到的“七均”和“五和”象征着一种无声无息的平和与淡泊,而“芸芸观此归”则暗示了世事的纷繁与归去的渴望。接着,梦中描绘秋江的水面,渔虾因谁而避开视线,最后以明月的无心和寒冷的监视收尾,体现了孤独与对秋天的深思。

注释:

  • 七均:指古代对河流的均匀分配,象征自然和谐。
  • 五和:这里可能指代五种和谐的状态,强调内心的淡泊。
  • 芸芸:形容众多,纷繁复杂。
  • 一德贯真滥:强调一种真理和道德的贯通与流淌。
  • 梦临:梦中来到。
  • 寒监:寒冷的监视,暗指月光的冷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属于“江西诗派”代表之一。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深邃著称,常以个人体验和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秋天,反映了黄庭坚在此季节的感悟与情感,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感在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透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头的“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似乎在说,在纷繁的世事中,保持一种淡泊的心态是多么重要。接着“芸芸观此归”反映了对世事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感叹人世间的纷争与归宿的渴望。诗中“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描绘了梦中秋江的宁静与生灵的警觉,似乎暗示着在宁静的表象下,内心却难以平静。最后一句“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监”则将孤独的氛围推向高潮,透过明月的冷光,体现了对生命无情的思索,仿佛在问谁又能真正理解这份孤独与寒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均师无声:无声的自然状态,象征着一种和谐的存在。
  2. 五和常主淡:强调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3. 芸芸观此归:对纷繁世事的观察与思考,感叹归宿感的缺失。
  4. 梦临秋江水:在梦中来到秋天的江水旁,展现一种恬静的美。
  5. 鱼虾避窥瞰:水中生物的警觉,隐喻对安宁的渴望。
  6. 明月本无心:明月没有意识,却又带来寒冷的监视感,表达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明月“本无心”,赋予自然以情感。
  • 比喻:将“鱼虾避窥瞰”比作人内心的警觉。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受,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孤独与清冷,常用来表达思乡或思念之情。
  • 秋江水:代表秋天的宁静与思索,暗示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 鱼虾: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警觉,反映内心的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七均师无声”意指: A) 自然和谐
    B) 人生纷争
    C) 内心烦躁
    答案:A

  2. “明月本无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B

  3. “鱼虾避窥瞰”中,鱼虾的表现象征了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对生命的警觉
    C) 对秋天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李白:两位诗人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黄庭坚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孤独感,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山居杂诗九十首 和郑国器六首 过江州柴桑渊明故居 恭睹宸制花落尤艳之句自古诗人未有形容及此者使落花不与草木俱委可见天地大德之心小臣不量芜颣仰赓宸韵 杂诗二十七首 点绛唇 王德言枢密生日十首 空城雀二首 处和有诗欲过小圃 春日有所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缚的成语 罅漏 倒八字的字 沃霖 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征戍 齒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波骇云属 卤字旁的字 聆音察理 告老还乡 纲举目张 折冲口舌之间 祥麟威凤 东迁西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