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5:38
庭空日色静,楼迥钟声迟。
褐叟已争席,驯鸦更不疑。
同来复同去,竟别我为谁。
庭院空旷,阳光静谧,楼阁高耸,钟声悠然。
褐衣老人已在争抢座位,驯服的乌鸦更是毫不怀疑。
我们一起走来又一起离去,究竟是谁在为我告别?
本诗中的“驯鸦”可以看作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隐喻,历史上驯化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钟声的悠远也常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北宋文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丙寅年,正值黄庭坚生活的转折时期,反映了他对身边事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在形式上看似简洁,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开头的“庭空日色静”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接着“楼迥钟声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时间的延续感。褐叟的出现,似乎暗示着社会的繁杂与人际关系的复杂,而“驯鸦更不疑”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最后两句中,“同来复同去”既是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也是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命运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透过宁静的环境和纷扰的人际关系,传达出孤独与哲学的深刻感悟。
诗中“庭空”指什么?
“驯鸦”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竟别我为谁”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以将黄庭坚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思考,但黄庭坚更倾向于内心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