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3:03
双阙浮空照短亭,
至今猿鸟啸青荧。
君王自此西巡狩,
再使鱼龙舞洞庭。
蜀人文赋楚人辞,
尧在崇山舜九疑。
圣主若非真得道,
南来万里亦何为。
岭海东南月窟西,
功成天已锡玄圭。
此方定是神仙宅,
禹亦东来隐会稽。
双阙在空中高高耸立,映照在短亭之上,
至今猿鸟在青荧的山林中啼叫。
君王自此出发西巡狩猎,
再使鱼龙在洞庭湖中翩翩起舞。
蜀地的文辞赋比起楚地的辞章,
尧帝曾在崇山,舜帝曾在九疑山。
若圣主不是真正得道,
南来万里又何所图呢?
岭海东南的明月,西边的月窟,
功成天命已赐予玄圭。
这个地方确实是神仙的居所,
大禹也曾东来隐居于会稽山。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政治的思考。诗中提及的历史典故反映了他对治国理政的关注。
这首诗展示了苏轼对自然、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高耸的双阙和猿鸟啼鸣的情景,设定了一个清新自然的意境。接着,苏轼提及君王的巡狩,以及鱼龙在洞庭湖中舞动的景象,表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同时,诗中引用尧舜的典故,强调了理想中的君主所应具备的德行。最后,诗人通过对神仙居所的描绘,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下政治现状的反思。苏轼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体现了他的博大情怀和高远志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关注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苏轼的本名是什么?
诗中的“双阙”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尧”代表什么?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诗作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注重历史与政治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豪放精神。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的详细解析和理解,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学习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