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48:34
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
作者:苏轼(宋代)
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旃檀婆律海外芬,
西山老脐柏所薰。香螺脱黡来相群,
能结缥缈风中云。一灯如萤起微焚,
何时度惊缪篆纹。缭绕无穷合复分,
绵绵浮空散氤氲,东坡持是寿卯君。
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
共厄中年点蝇蚊,晚遇斯须何足云。
君方论道承华勋,我亦旗鼓严中军。
国恩当报敢不勤,但愿不为世所醺。
尔来白发不可耘,问君何时返乡枌,
收拾散亡理放纷。此心实与香俱焄。
闻思大士应已闻。
这首诗写的是为子由(苏轼的弟弟)庆祝生日,使用檀香熏香的观音像。诗中描绘了用新合印香的银篆盘为他寿诞所准备的香气,香气如同西山老柏所散发的芬芳。香螺在空中环绕,隐约像是风中缥缈的云朵。一盏灯如同萤火虫般微弱地燃烧着,不知何时才能度过惊慌的篆纹。缭绕的香气似乎无尽无休,时而合在一起,时而又分散开来,仿佛在空中绵延散开,弥漫着氤氲的气息。东坡的我为寿卯君祝寿,君与我早年在皇帝的坟墓旁学道,旁边的老聃和释迦文也曾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在中年时共度艰难岁月,如今相聚时光短暂无比。君正在讨论道理,我也在中军中鼓舞士气。国家的恩惠应该报答,我若不努力又怎能安心,但愿我不被世俗所迷醉。自从白发渐生,不知君何时能回乡?愿能整理散乱的思绪与心情,我的心与香气一起燃烧。希望大士已然听闻我们的心声。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政治上屡遭贬谪,经历了多次人生波折,但其作品仍然散发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兄弟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感慨。此时的苏轼已是白发苍苍,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尤其是在中年经历艰难之后,倍感珍惜与亲友的相聚。
苏轼的这首诗通过对香气与观音像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思与对亲情的珍视。诗的开头用“银篆盘”为子由祝寿,便是将对弟弟的祝福与深切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接着,诗中描写的香气如云雾般缭绕,给人一种虚幻而轻灵的感觉,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梦幻。
诗人在回忆中提及曾与子由共度的岁月,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感慨。特别是“君方论道承华勋,我亦旗鼓严中军”,表达了兄弟间的共鸣与志向,继而又转向对于国恩的感怀,展现了苏轼心中对国家的责任感。最后,诗人将自己的心与香气相结合,象征着一种纯粹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既有对生活的思考,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兄弟的祝福、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通过对香气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虚幻与珍贵,同时也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君”指的是谁?
A. 苏轼的朋友
B. 苏轼的弟弟子由
C. 苏轼的老师
D. 苏轼的父亲
“国恩当报敢不勤”这句表达了哪种情感?
A. 感慨
B. 忍耐
C. 责任感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