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元修菜(并叙)》

时间: 2025-07-28 15:13:06

诗句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

因谓之元修菜。

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

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化千钟。

长使齐安人,指此说两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13:06

原文展示:

元修菜(并叙)
作者: 苏轼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
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
当复云吾家菜耶?
因谓之元修菜。
余去乡十有五年,
思而不可得。
元修适自蜀来,
见余于黄,
乃作是诗,
使归致其子,
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彼美君家菜,
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
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
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
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
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
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
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
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
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
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
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
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
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
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
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
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
塉卤化千钟。
长使齐安人,
指此说两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我故乡一种美味的蔬菜,正是我朋友元修所钟爱的,而我也同样喜爱。元修曾说这菜让孔北海见到,想必会问这是我家种的菜吧?因此我称之为元修菜。我已经离开故乡十五年,思念却无从得见。元修刚从蜀地回来,在黄州见到我,便作此诗,让我带回去给他的儿子,种在东坡之下。

美丽的君家菜,田野上绿意盎然。豆荚又圆又小,槐芽细致而丰盈。种下它在秋雨之后,秋霜中更显其秀。渴望开花却未能结蕾,样子一一像青虫。此时青裙女子匆匆忙忙地采摘。

烹煮时再加上湘水的香气,色香味俱全。调酒加盐豉,缕缕橙香伴着姜葱。谁知道鸡和猪,只怕筷子放空。春末苗叶老去,田间烟雨翻腾。滋润随着甘露化开,温暖使青泥融化。

这菜从未让我失望,力量与肥沃的土壤同在。我年老已忘却了家乡,口音也变成了儿童的声音。这种菜特别妩媚,终年萦绕在我心头。请你回去的时候,带着它给你的儿子,包好不要封闭。张骞迁移苜蓿,正好适合葵菜和菘菜。马援运来薏苡,罗生的蒿草也适合栽种。

悬想东坡下,或许能化出千钟的美酒。长久以来,齐安的人们,都会指着这说起两位老翁。

注释:

  • 元修:指的是元修,可能是苏轼的友人,其对蔬菜的喜好引发了诗的创作。
  • 孔北海:孔子,字丘,号北海,指代孔子的后代,表示一种文化传承。
  • 东坡:指苏轼自己居住的地方,东坡,因其号东坡居士而得名。
  • 青裙女:指穿着青色裙子的女子,形象生动,表现出采摘的场景。
  • 张骞:汉代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以其开辟丝绸之路而闻名。
  • 马援:汉代的将领,曾为西域征战,文中提到他运载的薏苡,表现了蔬菜的丰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但其文学成就卓越,诗、词、文均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元修菜》写于苏轼在黄州时期,正是他被贬谪的时期。诗中所述的蔬菜与友人情谊相结合,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生活困顿中寻求乐趣的态度。

诗歌鉴赏:

《元修菜》是一首充满乡愁与情感的诗作,以蔬菜为切入点,展现了友情、思乡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蔬菜的美丽与美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田园景象。苏轼用“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等生动的意象,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生机的乡村世界。

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对这份美味的珍视不仅是因为味道本身,更是因为它承载了与友人元修的深厚情谊。在诗中反复出现的“我”与“君”的对比,体现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望。尤其是“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仅是一首关于蔬菜的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朋友深厚情谊的赞美。通过简单的生活细节,苏轼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映射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提到故乡的美食,表达了乡土情怀。
  2. 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说明朋友元修也爱吃这种菜,增强了对这道菜的情感共鸣。
  3.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元修提到这菜的名气,想象孔子也会赞赏。
  4. 当复云吾家菜耶?:引发对家庭和故乡的思考。
  5. 因谓之元修菜:将这道菜以朋友的名字命名,体现深情。
  6. 余去乡十有五年: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思乡之情。
  7. 思而不可得:思念却无法实现,感到遗憾。
  8. 元修适自蜀来:叙述了元修的归来,营造出相聚的气氛。
  9. 见余于黄,乃作是诗:在相见时写下这首诗,情感真切。
  10. 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希望把这道菜传承下去,种在东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虫”比喻菜的生长状态,生动形象。
  • 对仗:如“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拟人:赋予菜以情感,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种蔬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它体现了苏轼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故乡的美好记忆,寄托思乡之情。
  • 青裙女:象征劳动与生活的生机,表现了农村的活力。
  • :象征生活的乐趣,体现了社交与分享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元修菜”是指什么? A. 一种水果
    B. 一种蔬菜
    C. 一种米饭
    D. 一种汤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裙女”是指__

  3. 判断题: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元修的义气与深厚的友谊。(对/错)

答案:

  1. B
  2. 采摘蔬菜的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人生哲理,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风格清新自然。
  • 《夜泊牛津》白居易: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收录苏轼的诗词,了解其创作风格。
  • 《宋代文学史》:研究宋代文学背景和发展轨迹。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西湖 西湖泛舟入灵隐山 西湖初泛 西湖竹枝 其五十一 西湖 西湖十咏 其一 南高峰 西湖 西湖舟中谒岳武穆庙并墓所 西湖吊朝云墓 其四 西湖春日戏赠潘景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甜意洽 赤字旁的字 两全其美 终始参差 攴字旁的字 功德兼隆 欺软怕硬 钓榜 巨伯 禽兽不如 重瓣胃 击搏挽裂 齿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