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2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24:06
几年羸疾卧家山,
牧竖樵夫日往还。
至论本求编简上,
忠言乃在里闾间。
私忧骄虏心常折,
念报明时涕每潸。
寸禄不沾能及此,
细听只益厚吾颜。
这几年我因病卧在家乡的山中,牧童和樵夫每天都来往。至于说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却只能在书本之中,真正的忠告却是在乡邻之间。我的私心忧虑着敌人的气焰常常让我心痛,想到要报效明朝时,总是泪流满面。即使我身居微薄之位,却无力改变现状,细听这些事情,只能让我脸上愈加羞愧。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陆游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复兴,作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风格豪放、清新。其诗词中常常反映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识媿》写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日渐衰弱之时,诗人因病卧于家,而心中依旧惦念国家的兴亡与百姓的疾苦。诗中表达了对忠言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识媿》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陆游在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开头两句,诗人以自身的羸弱与病痛为引子,描绘了家乡的自然景象,牧童与樵夫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入对理想与忠言的思考,诗人意识到真正的忠告往往来自身边的人,而非书本。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敌人骄横态度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惦念,情感愈加沉重。
整首诗在意象上反映出一种深沉的忧虑,结合陆游个人的经历,呈现出一种“身虽病苦,心仍向国”的精神面貌,显示了他忠诚与坚韧的品格。这是陆游一贯的风格,用诗歌的形式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怀,令人动容。
整首诗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内心的苦闷与对忠言的重视,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陆游在《识媿》中提到的“牧竖”是指什么?
A. 农夫
B. 牧童
C. 渔夫
D. 学者
诗中提到的“忠言”主要来自于哪里?
A. 书本
B. 乡邻
C. 官员
D. 诗人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常常流泪?
A. 病痛
B. 失去亲人
C. 忧国忧民
D.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