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8:45
原文展示: 忆庐山旧游 黄滔 〔唐代〕 前年入庐岳,数宿在灵溪。 残烛松堂掩,孤峰月狖啼。 平生为客老,胜境失云栖。 纵有重游日,烟霞会恐迷。
白话文翻译: 前年我曾到庐山,在灵溪畔住了几晚。 松堂内残烛摇曳,孤峰上月下的狖猴哀啼。 一生漂泊,老来仍为客,美好的景致却未能长久停留。 即便将来有重游之日,恐怕也会在烟霞中迷失方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晚年,回忆过往游历庐山的经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重游的疑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回忆年轻时游历庐山的经历,感慨时光流逝,美好景致难以长久停留,同时对未来重游的可能性表示怀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前年游历庐山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重游的疑虑。诗中“残烛松堂掩,孤峰月狖啼”一句,以残烛、松堂、孤峰、月狖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平生为客老,胜境失云栖”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景致难以长久停留的遗憾。最后两句“纵有重游日,烟霞会恐迷”,则表达了对未来重游的疑虑,担心在烟霞中迷失方向,无法再找到当年的美好景致。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唐诗作品。
诗词解析:
前年入庐岳,数宿在灵溪。
残烛松堂掩,孤峰月狖啼。
平生为客老,胜境失云栖。
纵有重游日,烟霞会恐迷。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重游的疑虑。诗人通过回忆前年游历庐山的经历,感慨时光流逝,美好景致难以长久停留,同时对未来重游的可能性表示怀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残烛松堂掩”中的“残烛”象征着什么? A. 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 B. 时间的流逝 C. 孤独与高远 D. 美好的景致
诗中“孤峰月狖啼”中的“啼”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诗中“纵有重游日,烟霞会恐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A. 期待 B. 疑虑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