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时间: 2025-04-26 04:15:05

诗句

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

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

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

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

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5:05

原文展示: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
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
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
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
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草堂诗才的自信,以及对朋友们聚会的期待。诗中提到,虽没有人来主持,但依赖历史的记载,故乡的山水依然在身边。城市的图画如同笔墨般展现,寒冷的车马也在远行。老子早已知足,隐居的逋翁也早已安排好晚年的生活。至于萧生,即使担任宫廷的傅役,年末又会如何呢?

注释:

  • 祖席:祖辈设下的座位,指家族的聚会。
  • 二疏:指的是“二疏”的出处,古代指的是两位名士,表示对比。
  • 史官书:历史记载的文书。
  • 故里:指故乡。
  • 百城:形容许多城市。
  • 老氏:老子,指道家哲学的创始人。
  • 逋翁:指隐居的老人,暗指陶渊明。
  • 萧生:指萧何,古代的名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生活在南宋。他的诗风严谨,内容丰富,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其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强调道德修养与自然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以及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和自省。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回顾自己的生活与理想,反映出当时士人的追求与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聚会的场景入手,表现了诗人对文人间情谊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热爱。开头的“祖席为谁设”,引发读者思考聚会的意义,结合“诸公愧二疏”,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微妙关系。接着,诗人提到“虽无人主眷”,暗示对人际关系的淡然,反而更依赖历史的记载和故乡的山水,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依赖。

在意象方面,“百城图画笔”描绘出城市的繁华,仿佛通过画笔展现出繁华的生活。而“几两送寒车”,则将生活的艰辛与温暖的聚会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温情与忧愁并存的情感。老子的知足与逋翁的安排,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隐逸和安宁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与反思的关系,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诗的最后一句“岁晏竟何如”,则是对未来的疑问,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开篇即提出聚会的疑问,暗示自己与友人间的距离,表达出一种自我反思。
  2. 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表示尽管没有人来主导这场聚会,但历史文献能带来一种寄托和依靠。
  3. 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借故乡的山水之近,表明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城市生活的起步。
  4.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描绘城市的繁华与旅行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5. 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引用历史人物,强调知足与安定的重要,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 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提到萧何,反映出对社会地位与个人理想的思考,留有余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展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借代:用“史官书”代指历史的智慧。
  • 意象:通过山水与城市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与对繁华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聚会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历史的依赖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反思。通过对比与隐喻,展现出士人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祖席:象征家族的团聚与亲情。
  • 山川:代表故乡的自然之美与诗人的归属感。
  • 百城: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体现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的历史。
  • 寒车:象征艰苦的生活与旅途的辛劳。
  • 老氏、逋翁:代表着隐逸与知足的理想,体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疏”指的是?

    • A. 两位名士
    • B. 两本书籍
    • C. 两个地方
  2. “祖席为谁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聚会的期待
    • B. 对友人的愧疚
    • C. 对孤独的反思
  3. “老氏先知足”中的“老氏”指的是?

    • A. 老子
    • B. 逋翁
    • C. 萧生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诗作,和刘克庄的诗意相似。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出对故乡和过往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了对自然与隐逸的向往,但刘克庄在表达上更为复杂,包含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直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疾风伯 野竹 忠显刘公挽诗 其一 五月二十四日自达州至永睦县投宿废学即事书怀 张文潜作淮阴侯诗有平生萧相真知已何事还同女子谋句因为萧相代答一首 偶成梅咏三首 其一 闻荒鸡 秋日晚出郡效 寒食行 崇山图七贤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简明扼要 掌故 称王称霸 同涂 疑结尾的成语 单程 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拂袖而起 笋席 毫厘千里 寸步不移 音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玷的词语有哪些 战掣 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