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5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51:57
梅花引 其二
作者: 高宪 〔金朝〕
槐堂梦。鼓笛弄。驰骤百年尘一鬨。
陶渊明。张季鹰。一杯浊酒,焉知身后名。
有溪可渔林可缴。须信在家贫也乐。
熊门春。浿江云。几时作个,山间林下人。
在槐树堂里做梦,听到鼓声和笛声的演奏,百年间的浮沉如同一场喧闹。
想起陶渊明和张季鹰,举杯浊酒,谁又能知道我死后会有什么名声?
有河流可以钓鱼,有森林可以打猎,确实要相信在贫穷的家中也能快乐。
在熊门的春天,浿江的云雾,何时能成为山间林下的隐士呢?
作者介绍:高宪,金朝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风多表现出隐逸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纷扰的社会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梅花引 其二》以梦境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槐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浮沉的感慨。百年间的喧嚣与陶渊明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彰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焉知身后名”一句,直抒胸臆,表现出诗人对名利的无所谓态度,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与超然。接下来的“有溪可渔林可缴”,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虽为贫穷却依然能找到快乐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洒脱,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几时作个,山间林下人”,再一次回归到对隐逸生活的渴望,留下了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
A. 李白与杜甫
B. 陶渊明与张季鹰
C. 苏轼与白居易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非常看重
B. 轻视
C. 中立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包括:
A. 山河
B. 溪流与森林
C. 沙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