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3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35:58
奉和御製读后周书
南荆推德厚,千里远從师。
奥识通三教,清声冠一时。
就招虽暂至,恋本固难移。
故老称前事,儒宗道益滋。
这首诗表达了对周书的赞赏和对儒学、道教及佛教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南荆(即南方的荆州)的人推崇德行,千里之外的人都愿意向他学习。他的学识通达三教(儒、道、佛),在当时的声望中独占鳌头。虽然他受到邀请的时间不长,但他对根本的坚持是难以改变的。诗人提及前辈们对往事的称道,认为儒家思想使得道德更为深厚。
夏竦(约1040年-1102年),字子明,号静庵,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其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历史,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情和吟咏。夏竦在政治上也有一定影响,曾任职于朝廷,参与政治改革。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儒学复兴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受皇帝的召见,读后对周书的感想,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古代贤德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对南荆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德行高尚、知识渊博的理想人物形象。诗人以“南荆推德厚”开篇,直接点出其德行,接着用“千里远从师”来强调其影响力之广。紧接着,诗人提到他对三教的通达,显示出其学识的全面与深厚。此句不仅赞美了南荆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多元性。
“就招虽暂至,恋本固难移”则表现出对传统的坚持,即使是在外界的邀请与影响下,依然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这种情感的深刻性与对理想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看似简洁,内涵却十分丰富。
最后一句“故老称前事,儒宗道益滋”则表明了诗人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对儒家文化的推崇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的思考,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整个文化传统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与学识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德行和学识的推崇,强调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个人品德的坚定。诗人通过对南荆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南荆推德厚,千里远从师,这句诗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教”指的是哪三种?
“恋本固难移”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