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2:44
酹江月 / 念奴娇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作者: 胡世将
神州沈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敧,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全诗翻译:
在神州大地沉寂的时刻,谁能与范仲淹和韩愈相提并论?
北望长安却再无踪影,抛开关西的一片山河。
边塞的马在晨曦中嘶鸣,胡笳的声音在黄昏时分响起,
赢得满头白发。
三秦的往昔,只能提及汉朝的三位杰出人物。
看看这片广袤的山河,奈何君门千里之外,六师却无动于衷。
阃外何人回首,成群的铁骑早已覆灭。
拜将台倾斜,怀贤阁寂静,空指冲天的白发。
我独自对着中天的明月,感慨万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胡世将,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作品常体现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风格多为豪放激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对历史英雄的追思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交织,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酹江月》是一首深具历史感和政治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国家现状的失望和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开篇以“神州沈陆”点明了国家的沉沦,紧接着提到范仲淹和韩愈,表明诗人心中渴望出现的治国之才。北望长安却“应不见”,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的描绘中,边塞的晨嘶和晚引,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显示出对未来的忧虑。特别是“六师不发”,更是反映出当时国家无力自保的境况。诗中以“铁骑千群都灭”来描述外敌的强大,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力感。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独对明月,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情感。诗中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深切反思,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无奈与沉痛。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深远,令人深思,展现了宋代诗人在面对国家动荡时复杂的心理状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人才的渴望,情感基调深沉而又复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哪个朝代的?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诗中“北望长安应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盼
B. 失落
C. 喜悦
“铁骑千群都灭”中的“铁骑”指代什么?
A. 战马
B. 士兵
C. 敌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