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4:04
奉和御製读隋书
作者: 夏竦 〔宋代〕
思仁怀远度,大雅擅嘉名。
製礼通时变,求书赞治平。
推心清选举,从俭化黎氓。
终始承恩遇,芳猷冠老成。
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德和远大理想的追求,强调大雅之人对美名的追求。礼仪制度随着时代变迁而调整,求书的目的是为了赞美治理的平稳。推心置腹地选举人才,从简朴的生活中改善百姓的状况。最终,从头到尾都怀着感恩之心,所留下的美好声誉在老成者中间更为卓越。
夏竦,字景升,号澄江,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曾任职于朝廷,性情刚直,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治理与民生的关切。他的诗风清新,内容多涉及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
这首诗是作者在阅读《隋书》后所作,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当下治理的思考。隋朝虽短暂,但其治国理念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竦借此表达对理想治理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结构,展现了作者对仁德与治国理念的思考。诗中提到“思仁怀远度”,直接表达了对仁爱和远大抱负的向往,这不仅是个人的理想,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期许。接着,诗人强调“大雅擅嘉名”,指出高雅之人对声名的重视,这反映了人们对于品德与名声的追求。
在“製礼通时变”中,诗人意识到礼仪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出它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显示出作者对社会发展的敏锐观察。同时,诗中提到“推心清选举”,强调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性,暗示只有真正发掘和扶持有德之士,国家才能走向繁荣与安定。
最后一句“芳猷冠老成”则传达了一种对美好名声与德行的期待,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的印记。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探讨了仁德、选拔人才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治国理想的追求,强调了道德与礼仪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思仁怀远度”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仁德与理想的向往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个人名声的重视
“推心清选举”强调了什么?
A. 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B. 选民的权益
C. 政治斗争
D. 礼仪的制定
诗中提到的“芳猷冠老成”主要指什么?
A. 年轻人的无知
B. 老成者的智慧和德行
C. 社会的复杂性
D. 诗人的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