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9:49
作者: 洪希文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风掠寒条,雪封冻蕊。行人蚁冻荒崖里。千岩万壑白皑皑,孤红杰出真堪美。生类歼夷,芳心销歇。玄冥漏泄春生意。冲寒折得一枝来,徐熙画底应难比。
寒风掠过树枝,雪花封住了花蕊,行人在这冰冷的荒崖中如同蚂蚁般渺小。千山万壑一片白茫茫,只有那孤傲的红花显得尤为美丽。生灵都被寒冷消灭,花的心也在凋零。春天的气息在这冰封中渐渐泄露。我冒着严寒折下一枝来,徐熙的画作也难以比拟这份美丽。
作者介绍: 洪希文,元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象,情感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在雪中山茶的观赏中寄托了对生命力的思考与对美的追求。冬天的雪景映衬出春天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渴望。
《踏莎行 雪中山茶》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冰雪覆盖下的山茶花,展现了在寒冷严冬中生存的坚韧与美丽。开篇的“风掠寒条,雪封冻蕊”描绘了冬日的冷酷,而“千岩万壑白皑皑”则通过对比,突显了孤傲的山茶花的美丽。诗中“生类歼夷,芳心销歇”写出了生机的消逝,令人感到一丝凄凉,这种情感在严寒与孤独中愈发显得真实而深刻。最后一句“徐熙画底应难比”则是对自然与艺术的反思,诗人认为自然界的真实之美远胜于任何画作,强调了自然的独特价值。整首诗在意象上融合了寒冷的冬季和坚韧的生命,形成了对生与死、冷与暖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现了在严寒冬季中自然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同时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春天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中“生类歼夷”是指什么?
A. 生命的消亡
B. 春天的来临
C. 生命的繁盛
D. 花开的美丽
诗人认为自然的美如何与艺术相比?
A. 自然的美更胜一筹
B. 艺术比自然美
C. 两者无差别
D. 自然与艺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