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2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7:39
经咒如歌,拜参似舞。菩提谁悟原非树。心香一瓣寄千檀,谁真撒手归西去。柳眼横瞋,莺簧乱鼓。空山又听啼鹃苦。维摩何日踏云来,醍醐一灌清灵府。
这首诗描绘了在寺庙中修行的景象,咒语如同歌声般悦耳,参拜的动作似是舞蹈。菩提树的真意,谁能真正领悟?心中的一瓣香火,寄托了千种情感,究竟有谁能真正放下执念,归向西方?柳树的眼睛横眉怒视,黄莺的歌声似乎乱成一团。空旷的山中,再次听到啼叫的杜鹃,苦苦哀鸣。维摩何时能踏云而来,给我一口醍醐,灌注在清净的心灵深处?
傅义,现代诗人,以其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傅义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又清新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对佛教文化的深入思考之际,诗人通过描绘修行过程中的种种景象,表达对心灵净化及智慧觉醒的追求。诗中表现出对佛教理念的探究与思考,反映了当代社会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这首《踏莎行》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信仰虔诚、心灵追求的氛围。开篇以“经咒如歌,拜参似舞”引入,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令读者仿佛置身于寺庙之中,聆听悠扬的咒语,与众共同虔诚拜参。接着,诗人提出了“菩提谁悟原非树”的哲学思考,揭示了菩提的真正含义并非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在的觉悟与智慧。
而“心香一瓣寄千檀”,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善念的寄托,象征着心灵的珍贵与纯净。接下来的描写“柳眼横瞋,莺簧乱鼓”,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动与喧嚣,与修行中的内心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以“维摩何日踏云来,醍醐一灌清灵府”结束,表达了对智慧与解脱的渴望,暗示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在修行与思考中的深邃与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内心追求与自然描写的结合,表达了对智慧与觉悟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中“经咒如歌”是用来比喻什么?
“心香一瓣寄千檀”中的“心香”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维摩”指的是谁?
答案:
《静夜思》与《踏莎行》都表达了对心灵深处情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情怀,后者则探讨了信仰与智慧。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但其情感更加沉重,与《踏莎行》的哲理思考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