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古意(二十首)》

时间: 2025-04-29 02:54:04

诗句

秦师困邯郸,赵氏旦夕危。

鲁连山中来,排患在重围。

折冲不复言,辞金忽焉归。

清风映东夏,千载以为奇。

我思邹孟氏,处世一何宜。

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

斯言足明训,贤独未之思。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54:04

原文展示:

秦师困邯郸,赵氏旦夕危。鲁连山中来,排患在重围。折冲不复言,辞金忽焉归。清风映东夏,千载以为奇。我思邹孟氏,处世一何宜。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斯言足明训,贤独未之思。

白话文翻译:

秦国的军队围困了邯郸,赵国处于朝不保夕的危险之中。鲁连从山中出来,在重重包围中排解了危机。他不再谈论冲锋陷阵,突然辞去金钱的诱惑而归隐。他的清高风范映照着东夏,千年来被人们视为奇事。我思念邹孟氏,他在世间处事是多么得体。虽然披发可以救急,但闭门不出终究是可行的。这些话足以成为明训,但贤者却未曾思考。

注释:

  • 秦师困邯郸:指秦国军队围困赵国都城邯郸。
  • 赵氏旦夕危:赵国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随时可能覆灭。
  • 鲁连山中来: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此处指他从隐居的山中出来。
  • 排患在重围:在重重包围中解决了危机。
  • 折冲不复言:不再谈论冲锋陷阵的事。
  • 辞金忽焉归:突然辞去金钱的诱惑而归隐。
  • 清风映东夏:形容鲁连的清高风范影响广泛。
  • 我思邹孟氏:作者思念邹衍和孟子,两位古代的贤人。
  • 处世一何宜:在世间处事是多么得体。
  • 被发虽可救:披发(指急切的行为)虽然可以救急。
  • 闭户终可为:闭门不出(指冷静的策略)终究是可行的。
  • 斯言足明训:这些话足以成为明训(明确的教诲)。
  • 贤独未之思:但贤者却未曾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鲁仲连的赞美,表达了对清高风范的向往和对处世之道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寄托了对理想人格和处世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鲁仲连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清高风范和处世智慧的向往。诗中,“秦师困邯郸”描绘了赵国的危急情势,而“鲁连山中来”则突出了鲁仲连的智勇和清高。后文通过对鲁仲连行为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高和智慧,以及他对金钱诱惑的拒绝。最后,作者通过对邹孟氏的思念,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处世之道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历史人物和理想人格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师困邯郸:描绘了赵国的危急情势。
  2. 赵氏旦夕危:强调了赵国的危险程度。
  3. 鲁连山中来:突出了鲁仲连的智勇和清高。
  4. 排患在重围:描述了鲁仲连在危机中的作用。
  5. 折冲不复言:表达了鲁仲连对冲锋陷阵的淡漠。
  6. 辞金忽焉归:强调了鲁仲连对金钱诱惑的拒绝。
  7. 清风映东夏:形容鲁仲连的清高风范影响广泛。
  8. 千载以为奇:表达了鲁仲连行为的非凡。
  9. 我思邹孟氏:表达了对邹衍和孟子的思念。
  10. 处世一何宜:强调了邹孟氏处世的得体。
  11. 被发虽可救:指出急切的行为虽然可以救急。
  12. 闭户终可为:强调冷静的策略终究是可行的。
  13. 斯言足明训:这些话足以成为明训。
  14. 贤独未之思:但贤者却未曾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清风映东夏”比喻鲁仲连的清高风范。
  • 对仗:“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形成对仗,强调两种处世方式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鲁仲连和邹孟氏的赞美,表达了对清高风范和处世智慧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鲁连山中来:象征智勇和清高。
  • 清风映东夏:象征清高风范的影响。
  • 被发虽可救:象征急切的行为。
  • 闭户终可为:象征冷静的策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鲁连”是指谁? A. 鲁仲连 B. 鲁班 C. 鲁肃 D. 鲁智深 答案:A

  2. 诗中“清风映东夏”形容的是什么? A. 鲁仲连的智勇 B. 鲁仲连的清高风范 C. 鲁仲连的军事才能 D. 鲁仲连的政治手腕 答案:B

  3. 诗中“我思邹孟氏”中的“邹孟氏”指的是谁? A. 邹衍和孟子 B. 邹忌和孟尝君 C. 邹阳和孟浩然 D. 邹韬奋和孟德斯鸠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传记。
  • 孟子的《孟子》一书。

诗词对比:

  • 与《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传记对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仲连的生平和事迹。
  • 与孟子的《孟子》对比,可以探讨儒家思想与诗中表达的处世智慧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战国策》
  • 《孟子》
  • 《袁凯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 挽郑子敬都承二首 二叠 和朱主簿四首 杂咏一百首·马援 又追和坡韵一首 舟中寄景建 摘玉堂红皱玉 其一 次韵徐守宴新进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矩的成语 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万雄师 好怀 干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私贴 入室昇堂 不羁之士 同字框的字 简秀 髟字旁的字 韵结尾的成语 声闻九皋 甲刃 包含泣的成语 研机析理 于蔿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