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5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54:04
原文展示:
秦师困邯郸,赵氏旦夕危。鲁连山中来,排患在重围。折冲不复言,辞金忽焉归。清风映东夏,千载以为奇。我思邹孟氏,处世一何宜。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斯言足明训,贤独未之思。
白话文翻译:
秦国的军队围困了邯郸,赵国处于朝不保夕的危险之中。鲁连从山中出来,在重重包围中排解了危机。他不再谈论冲锋陷阵,突然辞去金钱的诱惑而归隐。他的清高风范映照着东夏,千年来被人们视为奇事。我思念邹孟氏,他在世间处事是多么得体。虽然披发可以救急,但闭门不出终究是可行的。这些话足以成为明训,但贤者却未曾思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鲁仲连的赞美,表达了对清高风范的向往和对处世之道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寄托了对理想人格和处世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鲁仲连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清高风范和处世智慧的向往。诗中,“秦师困邯郸”描绘了赵国的危急情势,而“鲁连山中来”则突出了鲁仲连的智勇和清高。后文通过对鲁仲连行为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高和智慧,以及他对金钱诱惑的拒绝。最后,作者通过对邹孟氏的思念,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处世之道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历史人物和理想人格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鲁仲连和邹孟氏的赞美,表达了对清高风范和处世智慧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连”是指谁? A. 鲁仲连 B. 鲁班 C. 鲁肃 D. 鲁智深 答案:A
诗中“清风映东夏”形容的是什么? A. 鲁仲连的智勇 B. 鲁仲连的清高风范 C. 鲁仲连的军事才能 D. 鲁仲连的政治手腕 答案:B
诗中“我思邹孟氏”中的“邹孟氏”指的是谁? A. 邹衍和孟子 B. 邹忌和孟尝君 C. 邹阳和孟浩然 D. 邹韬奋和孟德斯鸠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