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4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44:40
原文展示:
古意(二十首) 袁凯 〔明代〕
十五志为学,四海访巨儒。 低回梁宋郊,浩荡齐鲁区。 庶从父老问,得亲交游徒。 惜哉戎马起,中道乃趑趄。 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
白话文翻译:
十五岁时立志学习,四处寻访著名的学者。 在梁宋的郊外徘徊,在齐鲁的广阔区域游历。 希望能从父老乡亲那里得到一些知识,结交一些朋友。 可惜战乱爆发,中途不得不停下脚步。 归来后,只能躺在荒废的园子里,白发苍苍,成了一个愚笨的老人。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年轻时有志于学,四处求访名师,晚年因战乱而归隐,生活困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年轻时的求学热情和晚年的无奈归隐,可能是在晚年回顾一生时所作,表达了对年轻时未能完成学业的遗憾和对晚年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诗人年轻时的求学经历和晚年的归隐生活,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十五志为学,四海访巨儒”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而“低回梁宋郊,浩荡齐鲁区”则展现了他的游历经历。然而,“惜哉戎马起,中道乃趑趄”一句,突出了战乱对诗人求学之路的阻碍,最终“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则表达了诗人晚年的无奈和自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年轻时求学经历和晚年归隐生活的回顾,表达了对年轻时未能完成学业的遗憾和对晚年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四海访巨儒”是指什么? A. 四处寻访著名的学者 B. 四处游历 C. 四处寻找书籍 D. 四处寻找朋友
诗中的“惜哉戎马起”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战争的赞美 B. 诗人对战争的无奈 C. 诗人对战争的恐惧 D. 诗人对战争的期待
诗中的“白首成下愚”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晚年的自嘲 B. 诗人对晚年的满足 C. 诗人对晚年的恐惧 D. 诗人对晚年的期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