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时间: 2025-05-02 04:05:59

诗句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5:59

原文展示:

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张栻 〔宋代〕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白话文翻译:

我们分别后,你又如何,何时能在我身旁? 书卷在手,翻阅间,月光悄悄爬上床。 我们的志向相合,师从千年,相思却隔一方。 迎风三次叹息,这份情意深远难以衡量。

注释:

  • 作别:分别。
  • 如许:如此,这样。
  • 何当:何时能够。
  • 卷舒:指翻阅书卷。
  • 展转:翻来覆去,此处指思绪纷乱。
  • 月侵床:月光照到床上,形容夜晚的静谧。
  • 合志:志向相合。
  • 师千载:师从千年,指追随古人的志向和学问。
  • 相思谩一方:相思之情只能在一方表达,无法相聚。
  • 临风:迎风。
  • 三叹息:多次叹息。
  • 此意渺难量:这份情意深远难以衡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对友人元晦(朱熹)和择之的诗作的回应。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共同志向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诗中“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一句,既表现了夜晚的静谧,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纷乱。而“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则强调了与友人志同道合,却因距离而相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张栻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希望友人能回到自己身边。
  • 第二句“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通过书卷和月光两个意象,描绘了夜晚的孤独和思绪的纷乱。
  • 第三句“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强调了与友人的志同道合,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相思之苦。
  • 末句“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则通过三次叹息,表达了这份情意的深远和难以衡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卷舒书在手”中的“卷舒”比喻翻阅书卷的动作,形象生动。
  • 拟人:“月侵床”中的“侵”字赋予月光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中的“合志”与“相思”,“师千载”与“谩一方”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和对共同志向的怀念。通过书卷、月光等意象,以及三次叹息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意象分析:

  • 书卷:象征知识和学问,也代表了作者的孤独和思绪的纷乱。
  • 月光:象征夜晚的静谧和孤独,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纷乱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卷舒书在手”中的“卷舒”比喻什么? A. 翻阅书卷的动作 B. 书卷的内容 C. 书卷的外观 答案:A

  2. 诗中“月侵床”中的“侵”字赋予了什么以人的动作? A. 月光 B. 床 C. 书卷 答案:A

  3. 诗中“合志师千载”中的“合志”指的是什么? A. 共同的志向 B. 师从千年 C. 相思之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读书时的感悟和情感。
  • 吕祖谦的《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与友人的书信往来和情感交流。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诗都表达了读书时的感悟和情感,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与友人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栻的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舸 送邹国遂武博知濠州二首 其二 喜雨五首 嘲廉访司官 春雨述怀 雨后独游兆丰公园忆默存北京 园中次顾方岳韵 客乞题随时子轩 游湘山寺 游海珠寺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糹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包含浓的词语有哪些 魂消魄散 耒字旁的字 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淫惠 疑止 死且不朽 生字旁的字 耍两面派 兆庶 豕字旁的字 应天顺民 爱贤念旧 千秋万载 荒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