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7:52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
梅尧臣
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
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
海近云多润,山高日少晴。
天恩新赐服,书字欲传名。
这首诗表达了出家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而作为士人出于对道理的重视并不轻易放弃。诗人不愿意去寻找美丽的琪树,而是愿意走向朴素的石桥。海边多云,湿润的空气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滋润;而高山之上,阳光少,晴天不易。天上的恩赐让人获得新的衣饰,书写的字句希望能流传名声。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明,号雨石,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歌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一位出家人(微上人)回省天台的场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出家人的祝福以及对人间亲情的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和儒家思想交融的思考。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和意象的使用,展现了诗人对出家人选择的理解和尊重。开头两句提到出家人怀念慈母之情,反映了人性中的亲情和对家庭的牵挂。这与士人所承载的责任感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感受。海边的湿润与高山的阴云,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思考。最后两句则结合了人们对物质和名声的追求,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展现了梅尧臣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鼓励读者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重要性。
整首诗围绕亲情、理想与现实的选择展开,表达了对出家人内心矛盾的理解,鼓励人们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要珍视身边的亲情与现实生活。
“释子怀慈母”中的“释子”指的是:
A. 儒生
B. 出家人
C. 诗人
诗中“琪树”象征的是:
A. 现实
B. 理想
C. 家庭
诗人选择“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的态度是:
A. 追求奢华
B. 追求务实
C. 追求名声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梅尧臣的《送微上人归省天台》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对亲情的珍视,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对酒的追求。两者在主题和表达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