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

时间: 2025-05-04 10:57:52

诗句

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

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

海近云多润,山高日少晴。

天恩新赐服,书字欲传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7:52

原文展示: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
梅尧臣

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
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
海近云多润,山高日少晴。
天恩新赐服,书字欲传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出家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而作为士人出于对道理的重视并不轻易放弃。诗人不愿意去寻找美丽的琪树,而是愿意走向朴素的石桥。海边多云,湿润的空气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滋润;而高山之上,阳光少,晴天不易。天上的恩赐让人获得新的衣饰,书写的字句希望能流传名声。


注释:

  • 释子:指出家人,通常是指和尚。
  • 慈母:慈祥的母亲。
  • 吾儒:我们这些士人,指的是儒家学者。
  • 琪树:指美丽的树,象征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 石桥:朴素而坚固的桥,象征现实与实用。
  • 海近云多润:海边的云层多,空气湿润。
  • 天恩:天的恩惠。
  • 新赐服:新获得的衣服,象征新的身份或地位。
  • 书字欲传名:想要留下名声的文字。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琪树”与“石桥”,象征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琪树代表着美好而遥不可及的理想,而石桥则代表着实实在在的道路。
  • “释子怀慈母”反映了佛教徒对母亲的思念,强调了亲情与信仰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明,号雨石,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歌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一位出家人(微上人)回省天台的场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出家人的祝福以及对人间亲情的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和儒家思想交融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和意象的使用,展现了诗人对出家人选择的理解和尊重。开头两句提到出家人怀念慈母之情,反映了人性中的亲情和对家庭的牵挂。这与士人所承载的责任感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感受。海边的湿润与高山的阴云,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思考。最后两句则结合了人们对物质和名声的追求,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展现了梅尧臣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鼓励读者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释子怀慈母:出家人对母亲的思念,揭示了人性中对亲情的珍视。
  2. 吾儒未易轻:作为士人,面对责任与理想,不能轻言放弃,反映出儒家的价值观。
  3. 不寻琪树去:不追求理想的奢华与美好,选择了务实的道路。
  4. 肯向石桥行:愿意走向现实而坚实的生活道路,象征对生活的务实态度。
  5. 海近云多润:描绘自然环境,反映心境的湿润与滋养。
  6. 山高日少晴:高山阴云密布,反映生活的挑战与不易。
  7. 天恩新赐服:天的恩惠让人获得新的衣饰,象征着新身份的获得。
  8. 书字欲传名:希望通过书写留下名声,表达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出家人和士人的对比,增强主题的深度。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海、山、云)来表达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隐喻:琪树和石桥的隐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选择。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亲情、理想与现实的选择展开,表达了对出家人内心矛盾的理解,鼓励人们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要珍视身边的亲情与现实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释子:代表出家人,象征着对信仰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 慈母:象征着无私的亲情与母爱的伟大。
  • 琪树:象征理想和美好,代表人们心中向往的目标。
  • 石桥:象征现实与坚实的生活基础,表达务实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释子怀慈母”中的“释子”指的是: A. 儒生
    B. 出家人
    C. 诗人

  2. 诗中“琪树”象征的是: A. 现实
    B. 理想
    C. 家庭

  3. 诗人选择“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的态度是: A. 追求奢华
    B. 追求务实
    C. 追求名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王维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梅尧臣的《送微上人归省天台》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对亲情的珍视,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对酒的追求。两者在主题和表达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文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宴清都 点绛唇 南歌子 洞仙歌 阮郎归·马蹄踏月响空山 闻李景隆败绩纪事 丘原午泊 竹崎阻风 题槎河山庄亭壁 发白沙驿登鬼愁岭望夷陵怀袁密修及诸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花裵 宫廷 吐舌 糸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遏恶扬善 包含妇的词语有哪些 知表不知里 侧足而立 单耳刀的字 四分五裂 龙銮 支字旁的字 德荣兼备 宁开头的成语 青字旁的字 核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