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王卿立秋即事》

时间: 2025-05-04 05:18:51

诗句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8:51

原文展示:

和王卿立秋即事
作者: 司空曙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感受。诗人询问白云,秋天应该在哪里欣赏。蝉鸣在树间隐秘地响起,微风轻轻掠过,蝴蝶也在兰花旁盘旋。风儿开始带来些许凉意,而近日的暑气仍然有些残留。街道上的尘土已减轻,山峰间的凉爽气息渐渐聚集。换上秋装以防竹林傍晚的寒意,沉甸甸的果实让人惊讶泉水的寒冷。宫廷里传来花杵的声音,天空清澈露水晶莹。高飞的鸟儿侧过头,游弋的鲔鱼在栏杆旁徘徊。一曲招商的乐曲响起,令人感到后续的歌声难以再续。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云官:指白云的居所,借指高远的地方。
  • 暗入:隐秘地进入。
  • 微侵:轻轻地侵入。
  • 换衣:换上适应季节的衣服。
  • 沈果:指果实沉重,通常指成熟的果实。

典故解析:

  • 九陌:指街道,古时城市的街道。
  • 高禽:指高飞的鸟,象征自由与高远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字子期,唐代诗人,生于南阳,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立秋之际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思考。立秋时节,暑气渐消,凉意初现,正是自然变换之际,诗人通过观察秋日的景象表达对时节更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秋”为主题,展现了秋季的特征和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首句通过询问“白云官”来引入主题,显得极为生动,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接着,诗人描绘了秋日中蝉鸣和蝶舞的景象,生动而富有画面感。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进一步感受到秋风的凉意和依旧残留的暑气,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在诗的中后部分,诗人用“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来描绘城市与山间的对比,表现了秋季的清新与宁静。换衣和寒果的描写,则是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反应,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乐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秋日中的情感波动,暗示了在美好时刻中难以再续的惜别之情。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在探讨秋天的观赏之处,诗人用白云来象征高远的视野。
  2.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描绘了秋天的蝉鸣和蝴蝶的动感,展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
  3.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而夏天的热气依然存在,形成对比。
  4.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城市的尘埃减少,山间的清新空气聚集,描绘出秋日的清新。
  5.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换上秋装以防晚上竹林的寒意,沉甸甸的果实让人感受到泉水的冷清。
  6.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描绘宫廷里的声音与清晨的露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7.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高飞的鸟与游动的鱼,象征自由与对自然的亲近感。
  8.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最后一曲乐曲的演奏使得接下来的乐声难以再续,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官”比喻高远的视野。
  • 拟人:蝉鸣和蝶舞的描写,使自然界更具生动性。
  • 对仗:例如“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立秋的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与对生活的哲思,展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高远、自由。
  • 蝉鸣:夏天的余韵,象征生命的活力。
  • 凉风:代表秋天的到来与清新。
  • 果实:象征成熟与丰收。
  • 露水: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新生。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承载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询问“白云官”的目的是? A. 寻找秋天的观赏地点
    B. 询问天气
    C. 询问蝉鸣的来源
    答案:A

  2.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城市的繁华
    B. 秋天的清新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换衣”是为了什么? A. 迎接秋天的寒意
    B. 参加宴会
    C. 祭祀活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秋夕》 - 杜甫
  2. 《山中秋夕》 - 王维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感。
  • 《山中秋夕》:通过山水的描绘展现自然的壮美与诗人的内心感受,风格上更为沉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历代诗人传记》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唐诗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戊寅入岭丁亥上元游碧落洞 鸱夷子皮赞 奉寄彭城公 寄从弟 晚日湖上寄所思 仙游寺(有龙潭穴、弄玉祠) 云母泉诗 咏史十一首 奉使朔方,赠郭都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宴安酖毒 王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孜开头的成语 拉长线 食少事烦 工人周刊 广字头的字 步后尘 瘦骨棱棱 几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泰逖 畿辅 包含呿的词语有哪些 耕耘 各从其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