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雨游荐福寺》

时间: 2025-05-02 13:20:28

诗句

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

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28

原文展示: 九日雨游荐福寺 黎廷瑞 〔宋代〕

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 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

白话文翻译: 在孤亭中小憩,兴致未减,与友人一同长久地坐在蒲团上。 林间半边的翠绿被晴天的露水打湿,满院的秋香在晚风中散发着寒意。 凭吊古迹,抚摸着碑文阅读,好奇心驱使下借阅藏经观看。 回程的船上不要笑我过于清狂,能写出佳句向来比做官更有价值。

注释:

  • 小瀹:小憩,短暂的休息。
  • 孤亭:独立的亭子。
  • 兴未阑:兴致未减。
  • 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垫,常用于打坐或冥想。
  • 空翠:指林间的翠绿色。
  • 晴露:晴天的露水。
  • 秋香:秋天的香气。
  • 吊古:凭吊古迹。
  • 扪碑字读:抚摸着碑文阅读。
  • 藏经:佛教经典。
  • 清狂:清高而狂放。
  • 得句:写出佳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字美周,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但从诗中内容推测,可能是作者在游览荐福寺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化古迹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黎廷瑞在雨天游览荐福寺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古迹的凭吊,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清高狂放的性格和对文学创作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天游览荐福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文化古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化古迹的敬仰。诗中“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雨后清新的气息和秋天的凉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则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最后两句“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和对清高狂放性格的自豪。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1. 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
    • 解析:诗人在孤亭中小憩,兴致未减,与友人一同长久地坐在蒲团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2.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
    • 解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雨后清新的气息和秋天的凉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
    • 解析: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通过抚摸碑文和借阅藏经,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
  4. 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
    • 解析: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和对清高狂放性格的自豪,认为写出佳句比做官更有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半林空翠湿晴露”中的“空翠”比喻林间的翠绿色。
  • 拟人:如“满院秋香吹晚寒”中的“吹”字赋予秋香以人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如“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中的“小瀹”与“共为”,“孤亭”与“长岁”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文化古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清高狂放的性格和对文学创作的重视。

意象分析:

  • 孤亭:象征孤独与宁静。
  • 蒲团:象征修行与冥想。
  • 空翠: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 晴露:象征雨后的清新与生机。
  • 秋香:象征秋天的气息与凉意。
  • 碑字:象征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
  • 藏经:象征知识的宝库与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瀹孤亭兴未阑”中的“小瀹”指的是什么? A. 小憩 B. 小酌 C. 小步 D. 小看
  2. “半林空翠湿晴露”中的“空翠”比喻什么? A. 天空 B. 林间的翠绿色 C. 空气 D. 空白
  3. “归舟莫笑清狂绝”中的“清狂”指的是什么? A. 清高而狂放 B. 清贫而狂妄 C. 清洁而狂热 D. 清晰而狂野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黎廷瑞《九日雨游荐福寺》与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黎廷瑞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黎廷瑞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黎廷瑞的诗歌风格。
  • 《宋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黎廷瑞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三兄立冬祠太乙二首 和三兄立冬祠太乙二首 其一 之灵岩三首 和曼叔昆阳城 杜君章家赋海棠二首 闻彝叟游展江亭 依韵答钦之学士草堂见寄 答辛子庄惠梅花之什 和微之游湖春夏秋冬四绝 送尧夫知陈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包含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极天爬地 三点水的字 坏人心术 没衷一是 义刑义杀 浚堑 买菜求益 粗结尾的成语 朱文 矫激奇诡 包含卖的成语 忐忑不安 卝字旁的字 风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