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地理方生》

时间: 2025-05-03 23:34:01

诗句

桑田还变海,深谷或为陵。

物化全难料,山经果可凭。

小溪春绿绕,新树午阴层。

且了登临事,风烟拥瘦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4:01

原文展示: 桑田还变海,深谷或为陵。 物化全难料,山经果可凭。 小溪春绿绕,新树午阴层。 且了登临事,风烟拥瘦藤。

白话文翻译: 桑田变成大海,深谷也可能成为山陵。 事物的变化完全难以预料,但山川的记载确实可靠。 小溪边春天绿意环绕,新树下正午的树荫层层叠叠。 暂且完成登高望远的事情,风和烟雾围绕着瘦弱的藤蔓。

注释:

  • 桑田还变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出自《神仙传》中的“沧海桑田”。
  • 深谷或为陵:深谷可能变成山陵,也是形容地貌的巨大变化。
  • 物化:事物的变化。
  • 山经:指古代记载山川地理的书籍。
  • 午阴层:正午时分树荫层层叠叠。
  • 风烟:风和烟雾。
  • 瘦藤:细弱的藤蔓。

诗词背景: 作者黎廷瑞,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世事无常、自然永恒的感慨。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个人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世事无常和自然永恒的主题。首两句通过“桑田变海”和“深谷为陵”的比喻,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伟大。中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正午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超脱尘世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桑田还变海”和次句“深谷或为陵”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强调了自然界的巨大变化和时间的无情。
  • 第三句“物化全难料”直接表达了事物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而“山经果可凭”则强调了古代地理记载的可靠性。
  • 第四句“小溪春绿绕,新树午阴层”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最后两句“且了登临事,风烟拥瘦藤”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超脱尘世的态度,通过“风烟”和“瘦藤”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

意象分析:

  • 桑田、海、深谷、陵:这些意象代表了自然界的巨大变化和时间的无情。
  • 小溪、春绿、新树、午阴:这些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正午的宁静。
  • 风烟、瘦藤: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桑田还变海”比喻的是什么? A. 自然界的巨大变化 B. 时间的无情 C. 事物的不可预测性 D. 古代地理记载的可靠性

  2. 诗中“深谷或为陵”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界的巨大变化 B. 时间的无情 C. 事物的不可预测性 D. 古代地理记载的可靠性

  3. 诗中“小溪春绿绕,新树午阴层”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展现了宁静和超然的氛围。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黎廷瑞《赠地理方生》: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黎廷瑞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超脱尘世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黎廷瑞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介绍了古代地理学的历史和发展,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山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岸阻风阴晴不定晚复见月诗以志之 送宾贡登第后归海东 赠彭蠡钓者 题护国大师塔 春日山居寄友人 梁王坐上赋无云雨 闲居即事 题觉禅和 舟行晚泊江上寺 感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将胸比肚 脔解 端量 戒口 疋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暖衣饱食 莽莽广广 公冶非罪 札瘥 人尽其才 辵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浮冒 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