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2:55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在明亮的月光下,树梢上的鹊鸟被惊起,
夜半时分,清风中传来蝉鸣。
稻田里散发着丰收的香气,
我听见一片蛙声,似乎在说丰年。
天边隐约可见七八颗星星,
山前飘落着两三点细雨。
走到旧时的茅店,恰好在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然映入眼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反映出宋代农耕社会的丰收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将领,他在文学上以豪放派著称,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夜行途中,描绘乡间的宁静与丰收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感受。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以清新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夜行路上的所见所感。开篇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通过月光洒下的光影和夜晚清风中传来的蝉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诗意的夜晚。随后转入对丰收的描绘,“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丰盛,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夜空的星星和山前细雨的景象,增添了神秘感和梦幻色彩。最后一句“路转溪头忽见”更是点睛之笔,展现了旅途中突然的惊喜与发现,传达出一种生活中常有的小确幸。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喜悦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间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情趣与深厚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夜晚有什么特点?
a) 宁静与美好
b) 嘈杂与繁忙
c) 黑暗与恐怖
“稻花香里说丰年”中的“丰年”指的是什么?
a) 丰收的年景
b) 贫穷的年景
c) 渔猎的年景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a) 明月、稻花、蛙声
b) 城市、人口、车水马龙
c) 风暴、黑云、雷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就是《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