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减字木兰花》

时间: 2025-05-02 12:25:26

诗句

昨朝官告。

一百五年村父老。

更莫惊疑。

刚道人生七十稀。

使君喜见。

恰限华堂开寿宴。

问寿如何。

百代儿孙拥太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5:26

减字木兰花

原文展示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
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稀。
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
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白话文翻译

昨日官府的通告,村里的老人们都得知了,
请大家不要惊疑,刚刚有人说人生七十岁的人已经很稀少了。
主人高兴地看到,正好在华堂上举行寿宴。
问寿数如何,百代的儿孙围绕在太婆的身边。

注释

  • 官告:官方的告知或通知。
  • 父老:指村里的年长者或老年人。
  • 惊疑:惊讶和怀疑。
  • 使君:这里指的是宴会的主人,通常是个有地位的人。
  • 华堂:华丽的厅堂,通常用于宴会。
  • 太婆:指年迈的祖母,象征着长寿。

典故解析

“人生七十稀”是对古代人的一种叹息,古时候人的平均寿命较短,七十岁被认为是高寿。这里表达了对长寿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作品多表达报国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诗人在此背景下,透过寿宴的场景,寄托了对长寿的祝愿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对寿宴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长寿的美好和家庭团圆的温馨。开篇的“官告”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事件,显示出诗人对村中老人的关注与关心。同时,诗中的“人生七十稀”不仅是对古代寿命的感慨,也是对当下人们珍惜生命的呼唤。通过“使君喜见”的欢喜,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百代儿孙拥太婆”则展现了家族的繁荣和长辈的受尊敬,传达出对家庭和睦的向往。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情感,体现了辛弃疾一贯的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朝官告”:通过官府的通知,引出事件背景。
    • “一百五年村父老”:村子的老人们已经活了一百五十岁,表现出长寿的主题。
    • “更莫惊疑”:劝解大家不要惊讶。
    • “刚道人生七十稀”:强调七十岁在古代是高寿。
    • “使君喜见”:表达宴会主人的高兴。
    • “恰限华堂开寿宴”:在华丽的厅堂中举行寿宴,恰到好处。
    • “问寿如何”:询问长寿的情况。
    • “百代儿孙拥太婆”:儿孙围绕长辈,象征着家庭和睦与长寿的祝愿。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寿宴”与“太婆”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长寿与家族和谐结合,体现了家庭的幸福。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赞美长寿,寄托了对家庭团圆和人间温情的美好向往,反映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官告:象征着官方的权威性。
  • 父老:代表着智慧和经验。
  • 寿宴:象征着庆祝和团圆。
  • 太婆:长寿和尊敬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人生七十稀”指的是什么? a) 普通寿命
    b) 高寿
    c) 短命

  2. “使君喜见”中的“使君”指的是: a) 普通人
    b) 宴会的主人
    c) 官员

  3. 诗中提到的“华堂”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华丽的厅堂
    c) 古代的建筑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 两者都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但辛弃疾更偏重于家庭和长寿的庆祝,而李清照则注重个人的情感与思绪。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辛弃疾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苏魏公 银青制劄帖赞 閒居六咏·昼閒 李商老酬答时帖 塔灯六言四绝 其二 宫词一百首 发排湾过小孤彭郎祠下遂宿马当 病中酬赵季茂 排湾遇风对岸即彭泽旧县二首 米元章砚山诗帖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荡开头的成语 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半升 弓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凶终隙未 进善惩奸 瘦骨穷骸 風字旁的字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函电交驰 立字旁的字 卓倚 尊阁 晩安 玄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