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时间: 2025-05-02 18:23:21

诗句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藉。

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

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悲风扬霜天,繐帷冷尘席。

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

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

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

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

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

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

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

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

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3:21

原文展示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作者:舒元舆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藉。
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
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悲风扬霜天,繐帷冷尘席。
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
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
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
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
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
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
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
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
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白话文翻译

在静静地阅读历史书籍时,我想探寻国朝的往事。八月五日,翻开书卷,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正值唐朝天宝年间的末期,我坐在那里,追思那些过去的事情。仰望那位英明的皇帝,实在是因小人而招致祸患。杨、李二人借权力之机,贪婪残暴,直至日益狼藉。敌军伺机而动,百万大军奋起持戟。两河流域烟尘弥漫,两个京城化为瓦砾。生灵涂炭,几乎无一生还,而那贪欲的事业却依旧不息。肃宗继位后,国难连年,战事未曾平息。天地方圆再度安定,铸鼎成继述。各国为我朝的龙袍而哭泣,悲思在蛮夷之间传递。从此千秋的节日,再也无法动金石。悲风吹拂着霜天,帐帷冷得令人颤栗。太平已经远去,东西方都成了离散的客人。常常有人为我言语,呜咽之声泪双滴。况且靠近边塞,哀怨的笛声响起。抚摸着书案,观看陈述的文章,心情却难以平静。花萼笑傲繁华,温泉旁碧树摇曳。霓裳云烟俱尽,梨园的风雨隔绝。露囊与金镜,东去惊惊波溺。昔日的欢娱,如今却成了惨痛的悲戚。神仙之事难以追求,剑玺与苔文积攒成堆。万古长恨的根源,萧萧的泰陵路上。

注释

  • 柳芳历:指的是唐朝的历史书籍,可能是指《柳芳记》等。
  •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代表了盛唐的繁华。
  • 圣明帝:指的是唐玄宗,因其治国明理而被称为圣明。
  • 杨李:指的是杨国忠和李林甫,二人是唐朝末期的权臣,以贪残闻名。
  • 燕戎:指的是北方的敌人,如契丹、突厥等。
  • 肃宗:即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儿子。
  • 龙衮:指的是皇帝的龙袍,象征着国家的尊严。
  • 泰陵:唐代皇帝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沉重和长久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舒元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历史和个人情感,风格沉郁,常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朝末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作者通过阅读历史,追思往事,感慨国家的衰亡与个人的无奈。诗中充满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浓重的悲情,透视了唐朝盛衰的轨迹。开篇以“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引入,显示出作者对历史的追求与思考。随着诗句的展开,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尤其是“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表达了对曾经盛世的怀念和对国家覆亡的惋惜。

诗中反复提及的“贪残”、“狼藉”等字眼,勾勒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特别是对权臣的深刻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失望与痛心。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这不仅是对地理的描述,更是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

情感的转折在“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中达到高潮,诗人感叹历史的不可逆转,悲风扬霜,令人倍感凄凉。最后的“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对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的悲哀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表达了对历史的探求和沉思。
  •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在特定的日子翻开书卷,感慨涌上心头。
  •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追忆唐朝的辉煌与衰落。
  •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思念英明的皇帝,却因权臣而招致祸患。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万国哭龙衮”,将国家的丧失比作龙袍的哭泣,形象生动。
  • 拟人:如“悲风扬霜天”,将自然现象赋予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历史的反思与感慨,主题深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沧桑的无奈,以及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袍:象征帝王权威与国家的尊严。
  • 边笛:代表战争与哀痛,暗示着边境的动荡。
  • 霓裳:象征当年繁华与欢娱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明帝”指的是哪位皇帝?

    • A. 唐玄宗
    • B. 唐肃宗
    • C. 唐太宗
  2.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 A. 国家繁荣
    • B. 战乱与破败
    • C. 文化兴盛
  3. 诗中“万国哭龙衮”中的“龙衮”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龙袍
    • B. 战争的武器
    • C. 文化的象征

答案

  1. A. 唐玄宗
  2. B. 战乱与破败
  3. A. 皇帝的龙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二者均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舒元舆则更侧重历史的反思与批判。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均有相似之处,但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游可园感赋 观音峡晓发 暮登望江楼 禅门寺暮钟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咏露 洛阳清明日雨霁 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燕京杂诗 其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炝锅 彑字旁的字 酒素 优游自在 辛字旁的字 花项 宁静 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东风过耳 命令主义 急风暴雨 前遮后拥 私房话 立字旁的字 冷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