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坊州按狱》

时间: 2025-04-24 22:22:02

诗句

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沉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既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

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

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

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

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

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曹。

须知所甚卑,勿谓天之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22:02

原文展示

坊州按狱
作者:舒元舆 〔唐代〕

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沉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既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
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
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
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
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
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曹。
须知所甚卑,勿谓天之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生活和地方官员的腐败现象。开头提到中部接壤的边塞,周围山脉险峻,寒风刺骨,树木枯瘦,人们也因生计而劳累。诗人感叹,守边的官员如果心怀仁慈,便会在困难时刻去关心百姓,就像母亲爱护婴儿那样。可惜的是,贪婪如狼的心态使得他们沉迷于享乐,贪图油腻的饮食。

接着,诗中形象地比喻那些贪官如猛虎一般掠夺,仿佛凶猛的犬猿,它们的存在让山峦光秃,河水干涸。百姓因繁重的税负而苦不堪言,而官吏则在暗中窃笑。诗人指出,国家的君主虽然明察秋毫,但对于地方的治理却感到忧虑。小臣们奉命去追查贪官,明理依法行事,却也感到无奈和煎熬。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出严酷的执法和对贪污的追查,然而面对这一切,诗人自知无能为力,最终只能寄希望于清明的地方官员。诗的结尾提醒人们切勿轻视自己的地位,因为天高地厚,人人都有责任。

注释

  • 戎塞:指边防的军队和边塞地区。
  • 苟怀仁:只要心中有所仁爱。
  • 贪狼心:比喻贪婪如狼的心态。
  • 润屋沉脂膏:指享乐至极,沉溺于奢华生活。
  • :指百姓。
  • 四目:形容君王的明察。
  • 穷贪饕:穷究贪婪。
  • 稂莠:比喻杂草,形容治理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舒元舆,唐代诗人,以其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批判而著称。其作品主题多涉及政治、民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地方官员腐败、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表现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贪官污吏的愤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诗歌鉴赏

《坊州按狱》是一首深刻揭示社会现实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贪污腐败现象的强烈批判。开篇即以“中部接戎塞”引入,展示出边疆的凄凉景象,营造了一种压迫感,随后通过自然景物与社会现象的对比,突出人们的艰辛和困扰。

诗中使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如“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将贪官的掠夺行为形象化,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诗人在描摹贪官形象时,采用了“贪狼心”的比喻,生动地揭示了他们的本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情感更加饱满。

在描绘地方官员如何面对贪腐现象时,诗人显示出无奈与痛苦,“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这句话传达了对官场潜规则的无力感。诗的结尾则引出对底层官员的期待,体现出一种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备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对人民的同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部接戎塞:描述地理位置,暗示边疆的险恶。
  2. 顽山四周遭:山势陡峭,环境恶劣。
  3. 风冷木长瘦:寒冷的风吹拂,使树木枯瘦。
  4. 石硗人亦劳: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中辛苦劳作。
  5. 牧守苟怀仁:若有仁爱之心,便可体恤民众。
  6. 其爱如赤子:比喻对民众的爱要像母亲对婴儿般纯真。
  7. 奈何贪狼心:感叹贪婪如狼的官员。
  8. 润屋沉脂膏:形容贪婪享乐,沉迷于奢华生活。
  9. 攫搏如猛虎:贪官如猛虎一般掠夺。
  10. 吞噬若狂獒:比喻贪官如狂犬般无所顾忌。
  11. 山秃逾高采:山光秃秃,环境愈显恶劣。
  12. 水穷益深捞:水源枯竭,捕捞更加困难。
  13. 龟鱼既绝迹:自然资源的枯竭。
  14. 鹿兔无遗毛:野生动物的消失,生态遭到破坏。
  15. 氓苦税外缗:百姓因税负沉重而苦。
  16. 吏忧笑中刀:官吏在百姓苦难中窃喜。
  17. 大君明四目:国家君主虽然明智。
  18. 烛之洞秋毫:却无法细察地方的微小不公。
  19. 眷兹一州命:关心这一地方的命运。
  20. 虑齐坠波涛:担心局势恶化。
  21. 临轩诏小臣:君主下令小臣去查贪官。
  22. 汝往穷贪饕:让小臣去追查贪婪之害。
  23. 分明举公法:请求依法行事。
  24. 为我缓穷骚:以此来减轻民众疾苦。
  25. 小臣诚小心:小臣十分小心谨慎。
  26. 奉命如煎熬:执行命令如同在煎熬。
  27. 饮冰不待夕:时刻保持警惕。
  28. 驱马凌晨皋:清晨驱马前往。
  29. 及此督簿书:检查账簿。
  30. 游词出狴牢:言辞游离,难以捉摸。
  31. 门墙见狼狈:门口的狼狈情景。
  32. 案牍闻腥臊:文件上遍布腥臊之气。
  33. 探情与之言:与贪官谈话。
  34. 变态如奸猱:其行为如同奸诈的猱猴。
  35. 真非既巧饰:真正的恶行难以掩饰。
  36. 伪意乃深韬:假意深藏,难以识破。
  37. 去恶犹农夫:剿除恶行如农夫除草。
  38. 稂莠须耘耨:杂草需精心清除。
  39. 恢恢布疏网:法律的网是宽广的。
  40. 罪者何由逃:罪犯何以逃脱。
  41. 自顾孱钝姿:自己能力有限。
  42. 利器非能操:无法掌握利器。
  43. 六旬始归奏:六十天后才回奏。
  44. 霜落秋原蒿:霜降在秋野。
  45. 寄谢守土臣:感谢守土的官员。
  46. 努力清郡曹:希望他们努力清理地方。
  47. 须知所甚卑:应当明白位置的卑微。
  48. 勿谓天之高:切勿轻视自己的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生动形象地比拟贪官的掠夺行为。
  • 对仗:整首诗多处展现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揭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贪污腐败现象,反映了诗人对民生艰难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狼狈:象征贪污腐败的官员。
  • 猛虎:代表对人民的掠夺。
  • 赤子:象征纯真无邪的爱。
  • :比喻清醒和警惕。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艰难的生存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贪狼心”是指什么? A. 向阳光的心态
    B. 贪婪的心态
    C. 忍耐的心态
    D. 爱护的心态

  2.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美丽宁静
    B. 严酷艰难
    C. 富饶丰盛
    D. 热闹繁华

  3. 诗人希望地方官员怎样做? A. 继续贪污
    B. 努力清理贪腐
    C. 增加税负
    D. 忽略百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强调了社会的苦难。
  • 白居易的《卖炭翁》则通过个体故事展现了社会底层的悲剧,两者在内容和情感上具有共鸣,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舒元舆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姚令威郎中从驾早行 其二 次韵姚令威郎中从驾早行 其一 送杜殿院出守遂宁 次韵刘国正立春 次韵赵若拙酴醾 赠别王虚中平江赡军 走笔次韵张以道 云南 次韵冯圆中木犀六言 次韵冯圆中郎中游甘露寺 次韵范干闻画眉鸟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挑的成语 父字头的字 区品 犬字旁的字 得人为枭 辨折 胸中怀刀 闪婚 人字头的字 忘形之契 曲奥 行字旁的字 解衣盘礴 待字闺中 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正言若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