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22:02
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沉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既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
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
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
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
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
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曹。
须知所甚卑,勿谓天之高。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22:02
坊州按狱
作者:舒元舆 〔唐代〕
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沉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既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
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
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
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
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
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曹。
须知所甚卑,勿谓天之高。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生活和地方官员的腐败现象。开头提到中部接壤的边塞,周围山脉险峻,寒风刺骨,树木枯瘦,人们也因生计而劳累。诗人感叹,守边的官员如果心怀仁慈,便会在困难时刻去关心百姓,就像母亲爱护婴儿那样。可惜的是,贪婪如狼的心态使得他们沉迷于享乐,贪图油腻的饮食。
接着,诗中形象地比喻那些贪官如猛虎一般掠夺,仿佛凶猛的犬猿,它们的存在让山峦光秃,河水干涸。百姓因繁重的税负而苦不堪言,而官吏则在暗中窃笑。诗人指出,国家的君主虽然明察秋毫,但对于地方的治理却感到忧虑。小臣们奉命去追查贪官,明理依法行事,却也感到无奈和煎熬。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出严酷的执法和对贪污的追查,然而面对这一切,诗人自知无能为力,最终只能寄希望于清明的地方官员。诗的结尾提醒人们切勿轻视自己的地位,因为天高地厚,人人都有责任。
作者介绍:舒元舆,唐代诗人,以其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批判而著称。其作品主题多涉及政治、民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地方官员腐败、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表现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贪官污吏的愤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坊州按狱》是一首深刻揭示社会现实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贪污腐败现象的强烈批判。开篇即以“中部接戎塞”引入,展示出边疆的凄凉景象,营造了一种压迫感,随后通过自然景物与社会现象的对比,突出人们的艰辛和困扰。
诗中使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如“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将贪官的掠夺行为形象化,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诗人在描摹贪官形象时,采用了“贪狼心”的比喻,生动地揭示了他们的本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情感更加饱满。
在描绘地方官员如何面对贪腐现象时,诗人显示出无奈与痛苦,“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这句话传达了对官场潜规则的无力感。诗的结尾则引出对底层官员的期待,体现出一种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备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对人民的同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揭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贪污腐败现象,反映了诗人对民生艰难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贪狼心”是指什么?
A. 向阳光的心态
B. 贪婪的心态
C. 忍耐的心态
D. 爱护的心态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美丽宁静
B. 严酷艰难
C. 富饶丰盛
D. 热闹繁华
诗人希望地方官员怎样做?
A. 继续贪污
B. 努力清理贪腐
C. 增加税负
D. 忽略百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