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范良臣见过云有食粥之忧以斛米助之因得长句》

时间: 2025-04-28 07:59:09

诗句

捄饥岂复卫文子,阙食尚怜颜鲁公。

定知啜粥可餬口,未至复疾号山芎。

东方千牍羡饱死,颜氏一瓢嗟屡空。

我家无钱但斛粟,与子共坐诗能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9:09

原文展示:

捄饥岂复卫文子,阙食尚怜颜鲁公。
定知啜粥可餬口,未至复疾号山芎。
东方千牍羡饱死,颜氏一瓢嗟屡空。
我家无钱但斛粟,与子共坐诗能穷。

白话文翻译:

饥饿怎能再谈卫文子(卫公子)呢?缺少食物却依然同情颜鲁公(颜回)。
我知道喝粥可以填饱肚子,却不想再忍受身体的饥饿痛苦。
东边的千篇文章羡慕那些吃饱死去的人,颜氏的一个瓢却常常是空的。
我家没有钱,只有一斛米,与您一起坐下来,能在诗中找到乐趣。

注释:

  • 卫文子:指卫国的文子,历史人物,代表有德之士。
  • 颜鲁公: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生活贫乏。
  • 啜粥:喝粥,用以形容生活清苦。
  • 山芎:指一种药材,用来形容身体的痛苦。
  • 千牍:指多篇的文章或书信。
  • 颜氏一瓢:颜家仅有的一小瓢米,形容生活的贫困。
  • 斛粟:古代量器,表示米的数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质朴真诚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常以个人的贫困经历为题材,表达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周遭的饥饿与贫困,借助与友人的对话,表达对生存困境的无奈与思考。诗中提到的食物匮乏与文人生活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悲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饥饿与贫困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用“捄饥”与“阙食”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即使是德高望重的文人也难以逃脱饥饿的命运。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探讨了饮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强调虽然啜粥能够暂时填饱肚子,但身体的痛苦仍在。诗人对颜氏的哀叹则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后半部分中提到的“千牍羡饱死”,不仅是对知识和文化的讽刺,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我家无钱但斛粟”,则展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与友共饮诗酒,虽无财富,却有情义。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造上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和对友人的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捄饥岂复卫文子:饥饿的人怎能再谈及卫文子的高洁品德,表明对食物的渴求压倒了道德理想。
  2. 阙食尚怜颜鲁公:即使缺乏食物,仍对颜回的困境表示同情,反映出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关注。
  3. 定知啜粥可餬口:知道喝粥可以缓解饥饿,但并未能真正解决生存的痛苦。
  4. 未至复疾号山芎:未能到达真正的安宁,身体依然忍受着痛苦,表现出对健康的忧虑。
  5. 东方千牍羡饱死:知识分子对物质生活的羡慕,反映出对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6. 颜氏一瓢嗟屡空:颜氏家境贫困,常常只有空碗,体现出生活的艰辛。
  7. 我家无钱但斛粟:虽无财富,只有一斛米,表达出对物质贫乏的无奈。
  8. 与子共坐诗能穷:与友人共聚,虽无金钱,但在诗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捄饥岂复卫文子,阙食尚怜颜鲁公”,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千牍”比喻文化知识,暗示其不足以填饱肚子。
  • 排比:连续使用短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情感的叠加。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饥饿与贫困,探讨了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与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饿:象征生存的艰难与对生活的渴望。
  • :代表简单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生活中的无奈。
  • 千牍: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反映出对物质的羡慕与无奈。
  • :象征贫困与匮乏,但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卫文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颜回
    C. 卫公子
    D. 司马迁

  2. “我家无钱但斛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富有
    B. 贫困
    C. 自豪
    D. 愤怒

  3. 诗中“千牍羡饱死”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物质生活的羡慕
    B. 文化知识的重视
    C. 生活的无奈
    D.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描绘人生的孤独与苦闷。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本诗同样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写,展现了人间的苦难与情感的共鸣。两首诗都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关怀,但杜甫的诗更显得沉重而悲壮。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澎湖 其一 送向西昆使蜀 送萧山和弟 遣兴 颂古 其十八 有怀德馨世赏二同年 秋怀诗四首 其四 谢池春 秋日寄怀远春弟 清平乐 鹓雏寄词,忆客岁湖上之游 送吕中甫之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钱如命 幺字旁的字 喏喏连声 赏罚不当 秋战 忌克少威 包含憾的词语有哪些 扁桃体 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羽字旁的字 律身 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三折之肱 首尾共济 产院 王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