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9:09
捄饥岂复卫文子,阙食尚怜颜鲁公。
定知啜粥可餬口,未至复疾号山芎。
东方千牍羡饱死,颜氏一瓢嗟屡空。
我家无钱但斛粟,与子共坐诗能穷。
饥饿怎能再谈卫文子(卫公子)呢?缺少食物却依然同情颜鲁公(颜回)。
我知道喝粥可以填饱肚子,却不想再忍受身体的饥饿痛苦。
东边的千篇文章羡慕那些吃饱死去的人,颜氏的一个瓢却常常是空的。
我家没有钱,只有一斛米,与您一起坐下来,能在诗中找到乐趣。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质朴真诚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常以个人的贫困经历为题材,表达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本诗作于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周遭的饥饿与贫困,借助与友人的对话,表达对生存困境的无奈与思考。诗中提到的食物匮乏与文人生活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悲哀。
本诗通过描绘饥饿与贫困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用“捄饥”与“阙食”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即使是德高望重的文人也难以逃脱饥饿的命运。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探讨了饮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强调虽然啜粥能够暂时填饱肚子,但身体的痛苦仍在。诗人对颜氏的哀叹则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后半部分中提到的“千牍羡饱死”,不仅是对知识和文化的讽刺,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我家无钱但斛粟”,则展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与友共饮诗酒,虽无财富,却有情义。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造上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和对友人的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整首诗通过描绘饥饿与贫困,探讨了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与批判。
诗中提到的“卫文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颜回
C. 卫公子
D. 司马迁
“我家无钱但斛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富有
B. 贫困
C. 自豪
D. 愤怒
诗中“千牍羡饱死”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物质生活的羡慕
B. 文化知识的重视
C. 生活的无奈
D.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