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七首》

时间: 2025-07-31 09:03:33

诗句

来不来,去不去,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

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

诸禅德,渐老逢春解惜春,昨夜飞花落无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3:33

原文展示:

来不来,去不去,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诸禅德,渐老逢春解惜春,昨夜飞花落无数。

白话文翻译:

来与不来,去与不去,脚下是须弥山,脑后高举着擎天柱。大藏经无法宣扬,佛眼也无法察看。众多的禅师,渐渐在春天里变老,懂得珍惜春光,昨夜飞舞的花瓣,不知落了多少。

注释:

  • 须弥山:传说中的神山,象征宇宙的中心,代表着伟大和庄严。
  • 擎天柱:指支撑天空的柱子,通常用来比喻伟大的支撑力。
  • 大藏:指《大藏经》,佛教经典的总称,这里暗指佛教的深奥教义。
  • 佛眼:佛的智慧和洞察力,象征着对真理的认知。
  • 诸禅德:指众多的禅宗德者,强调其智慧和修行的成就。
  • 惜春:珍惜春天,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法泉,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禅宗思想和诗词创作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自然、宗教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首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墨客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日益倾向于禅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诗歌鉴赏:

《偈七首》以禅宗的视角探讨生命的来去和时间的流逝。诗的开头以反复的“来不来,去不去”引出一种对存在与虚无的思考,仿佛在问人们在这世间究竟应如何选择。接着提到“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这两句运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人的渺小与宇宙的伟大,与佛教中无常的道理相呼应。

“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教义的深奥与难以言表,似乎在揭示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真理。最后的几句则转向对时光的感慨,禅师们在春天的流逝中渐渐变老,不禁令人感到对生命短暂的惋惜。整首诗融汇了哲思与自然之美,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不来,去不去:反映了对人生选择的犹豫与思考。
  2. 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强调了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3. 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表达了佛教教义的深奥,难以用言语表达。
  4. 诸禅德,渐老逢春解惜春:禅师们在春天的岁月中逐渐老去,感悟生命的短暂。
  5. 昨夜飞花落无数: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须弥山”和“擎天柱”比喻为宇宙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对仗:如“来不来,去不去”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自然景象象征人生哲理,飞花代表生命的短暂。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对时间的珍惜,表现了禅宗思想中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须弥山:象征宇宙的中心,代表伟大。
  • 擎天柱:象征支撑与力量。
  • 飞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的事物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须弥山”象征什么?

    • A. 人类的伟大
    • B. 宇宙的中心
    •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2.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生命的无常
    • C. 禅宗的教义
      答案:B
  3. “来不来,去不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间的无奈
    • B. 对选择的犹豫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释法泉的《偈七首》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反映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禅意和哲学思考,后者则更倾向于抒情与自然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禅宗文化与诗歌》
  3. 《释法泉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与诸友游杨氏池上呼王隐居小饮晚登书台 其二 高士谦墨竹 其一 雨竹 游石瓮寺路险而返 贞女陈若瑛未嫁死节 奉和留守太尉赐燕玉津图 满江红 三十六初度被酒作 赏趵突泉 次韵钱穆父内翰题刘掾诗集 题扇头 清平乐(向伯恭韵木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聚散浮生 析珪判野 包含杞的词语有哪些 神龛 彑字旁的字 包含矢的成语 包含醉的成语 龙字旁的字 弱民 娇气 性急口快 松钗 二字旁的字 一而再,再而三 千岁一时 凵字底的字 聊以慰藉 耂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