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东坡居士》

时间: 2025-05-06 02:50:09

诗句

脚下曹溪去路通,登堂无复问幡风。

好将钟阜临岐名,说似当年踏碓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0:09

原文展示

送东坡居士
释法泉 〔宋代〕
脚下曹溪去路通,登堂无复问幡风。
好将钟阜临岐名,说似当年踏碓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脚下的曹溪通向远方,走进大厅再也不问那飘扬的幡风。真想把钟阜的名声带到这里,仿佛是当年我踏着碓翁的脚步。

注释

  • 曹溪:指的是曹溪,位于广东省,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 登堂:走进大厅,这里象征着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 幡风:指的是寺庙中悬挂的幡旗,象征着风的自由与飘荡。
  • 钟阜:钟阜是地名,具有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意义。
  • 碓翁:指的是磨碓的人,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法泉,宋代高僧,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和禅思闻名。其作品多反映出佛教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送别东坡居士苏轼而作。苏轼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被贬至黄州,但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和豁达的态度,作者借此诗表达对他的敬意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意象丰富,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开头以“脚下曹溪去路通”引入,既是对地理的描写,又暗示了追求自由的心境。曹溪作为道教圣地,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对灵性追求的象征。诗人通过“登堂无复问幡风”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暗示不再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内心获得了宁静。

“好将钟阜临岐名”一句,既表现了对名声的追求,也透露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望。这里的钟阜可以看作是对成功的象征,诗人希望能够在此名声显赫。而最后一句“说似当年踏碓翁”,则是对过去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比,诗人在传达对东坡居士的祝福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的哲思,强调了顺应自然、珍惜当下的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脚下曹溪去路通:描绘出一条通往自由与灵性追求的道路。
  2. 登堂无复问幡风:表明诗人已然超越俗世的纷扰,心中充满宁静。
  3. 好将钟阜临岐名:渴望将自己的理想与名声带到更高的境界。
  4. 说似当年踏碓翁:怀念过去的辛勤和执着,传达出对人生的感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曹溪”与“钟阜”,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以“踏碓翁”隐喻生活的艰辛,表现出诗人的生活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东坡居士的敬仰与祝福,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曹溪:象征灵性与修行的道路。
  • 幡风:代表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 钟阜:寓意名声与成功。
  • 碓翁:象征生活的辛苦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曹溪”主要指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道教圣地
    • C. 一个城市
    • D. 一座山
  2. “登堂无复问幡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迷茫
    • B. 安宁
    • C. 忧伤
    • D. 渴望
  3. “踏碓翁”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生活的艰辛
    • C. 追求名利
    • D.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别》唐·王之涣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赠别》: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对友情的珍视。
  • 《送友人》:李白的作品更注重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怀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自彭蠡湖初入江 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送广州周判官 送苏主簿赴偃师 溪行寄王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贪声逐色 四点底的字 長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方丈盈前 捉开头的成语 拦街 同病相怜 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有闲阶级 三框儿的字 伯俞泣杖 入不支出 金室 龙言凤语 门字框的字 慢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