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6:48
群奉丈人行,相看若鼎彝。
别时贫到骨,近日老能诗。
结客前朝重,遗民后代知。
嗟予随仗履,鬓发已如丝。
一群人都来陪伴这位尊敬的老人,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像鼎和彝一样深厚。离别时我穷得几乎骨头都露出来,最近却老了,能写些诗了。结交的朋友在前朝的重视下,后代的遗民也知道我们的存在。唉,我的步伐已随岁月而走,鬓发已白如丝。
方拱乾(约1550-1620),明代诗人,字仲华,号千峰,晚号白云山人。方拱乾生于明万历年间,身处社会变革之际,文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诗歌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写于方拱乾85岁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诗中透出对年老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思考,反映出他在晚年对过往经历的总结。
《晤林茂之时年八十五矣》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开篇即以“群奉丈人行”引入,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现出对尊者的敬仰。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的贫困生活,感叹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变迁。虽然曾经贫穷,但他在晚年却能够写出诗篇,似乎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抗和超越。
“结客前朝重,遗民后代知”一句,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思考,流露出一种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结交的朋友不仅在当时重要,也会被后代所铭记。最后两句“嗟予随仗履,鬓发已如丝”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鬓发如丝,象征着人生的无奈和老去,但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生活和时间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当下的感慨,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丈人”指的是谁?
A. 朋友
B. 长辈
C. 诗人自己
“贫到骨”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贫困
C. 生活的快乐
诗中提到的“鬓发已如丝”意在表达什么?
A. 年轻
B. 贫穷
C. 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