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2:28
非佛非心徒拟议,得皮得髓谩商量。临行珍重诸禅侣,门外千山正夕阳。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与心灵的探讨,强调单纯的讨论并不能真正理解佛教的精髓。在即将离开的时候,作者对同行的禅侣们寄予深切的祝福,而在门外,夕阳洒落在千山之上,景色美丽,象征着一种宁静与和谐。
作者介绍:释法泉,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诂和诗词创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探讨佛理,风格简练而含蓄,常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法泉与禅侣们共同修行的时光,旨在表达对佛教真谛的思考和对同道友谊的珍重。在佛教盛行的宋代,许多高僧以诗歌记录自己的修行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偈七首》的这一首诗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诗的前半部分,通过“非佛非心徒拟议”的开头,直接指出了佛教探讨的复杂性,强调了表面讨论的无效。这里的“非”字并非否定,而是强调一种超越的境界,暗示着真正的理解需要超越言语的局限。作者借助“得皮得髓”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佛法理解的肤浅与深邃的对比。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情感,表达了对禅侣们的珍重与不舍。诗中提到的“千山正夕阳”,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夕阳下的千山,既是外在的景象,也是内心的沉静与反思。
整首诗在哲理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友谊与佛理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与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佛教的深邃与复杂,强调了对真理的追求需要超越表面,且体现了对同行者的珍重与生命光景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非佛非心”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千山正夕阳”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与内涵。